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武城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四史’教育的行动研究”课题组将“四史”教育融入道法教学中,打造资政育人的重要阵地——
让“四史”之光照亮学生成才路

武城县实验中学北校区学生参观德杰国防红色教育基地


  

□本报记者李艺本报通讯员邢仁宇赵晓敏
  “一个苹果,指挥员、战斗员、伤员传来传去,你啃一小口,我啃一小口,转了3圈才吃完。”9月22日,武城县第四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王新祥正在给学生讲抗美援朝“一个苹果”的红色故事。学生们听得专心致志,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明白,正是革命先烈吃的苦,换来了现在的美好生活。
  这一场景,是王新祥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四史’教育的行动研究”的一个片段。该课题为山东省2021年度获得国家立项的两项基础教育课题之一,也是目前德州市唯一在研的国家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自去年7月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积极搜寻资料文献、整合课程资源,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载体,结合社会热点与本土红色资源,打造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阵地。
资源搜集为教学注入源头活水
  “我找到的这几份资料,可以运用到下面几周的教学当中。”“把新选出的优质资源加二维码,按使用去向分解到分章节研究总文件。”……国庆假期期间,不同于一般工作群的寂静,课题组的微信群中,成员们分享找到的“四史”教育资源,并热烈讨论该如何将这些资料融入日常教学中,这是课题组日常工作的缩影。
  课题申报时,课题组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相关资料与研究理论支撑不足。课题组成员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内容涵盖各学段“四史”教育。截至目前,课题组已累计搜集文献330篇,并于今年7月编辑形成了20多万字的课题文献精华分类汇编。
  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强国”、党史学习教育官网、共产党员公众号等网上平台,精选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契合度高的“四史”教育资源,为教学注入源头活水。以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为单位,将该时间段的资源汇总,经过初评和严格复核后评出的优质资源,及时确定使用去向,每一课形成“四史”教育资源包,进而建成内容丰富、应用便利的“四史”教育资源库。为适应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需要,课题组还联系小学和高中学段思政课教师对资源进行评估,标注各资源能否适用于相应学段,做到资源惠及三个学段,大大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
热点追踪 让思政课“活”起来
  “‘九一八’事变爆发,抗日战争拉开序幕。14年抗战期间,3500多万同胞伤亡、930余座城市被侵占,无数中华儿女为保卫河山浴血奋战。”这是课题组成员、武城县实验中学北校区教师时绍华正在课堂上进行红色新闻播报。课题组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要求每节课开始大约5分钟为红色新闻播报环节。
  “我们所选‘四史’教育新闻形式多样,趋向数字化、图像化、动漫化,力求和教学内容有结合点,让课堂活跃起来,增强历史厚重感。”时绍华介绍,进行红色新闻播报时,课题组尝试采用“时政热点+相关‘四史’+点评”模式,以北京冬奥会为例,教师先播报北京冬奥会新闻,再回顾从昔日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到今天北京成为“双奥之城”的沧桑巨变,最后点评得出“国运兴则体育兴”的结论。红色新闻播报还设置了“‘四史’上的今天”环节,播报授课日“四史”上的重大事件、英雄模范事迹等。
  课题组及时把握重大节日或纪念日等“四史”教育契机,以红色新闻播报、红色朗诵、微型红色演讲、红色阅读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今年清明节,正值全县中小学生在家进行线上教学时期,课题组布置让学生登录人民网“红色云展厅”,自选3至5处纪念馆进行“云研学”。登录德州文明网或中华英烈网,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观后感。国庆节前夕,武城县实验中学举行了“喜迎二十大·用青春告白祖国”朗诵比赛,第四中学组织了“迎国庆·喜迎二十大”演讲比赛。“我们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通过德育活动和学科教学开展‘四史’教育,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学生。”武城县第四中学校长王天文说。
家乡寻根用好本土红色资源
  “我要以杨将军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为祖国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九年级六班学生钮佳宁说。9月12日,课题组成员、武城县育才实验学校教师李真在九年级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教学中,以毕业于武城二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杨学军为例子,介绍他主持研制以“天河一号”为代表的六个国家重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阐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共鸣。
  “对学生而言,身边的实例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能够为教学带来亲切感、代入感。”教师李真说。课题组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启迪学生,联系武城县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如家族史、校史、地域史,拉近青少年与“四史”的距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
  体验是最好的传承。课题组充分利用本土红色研学资源,结合各实验学校组织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布置红色研学实践作业。带领学生参观武城县档案馆、德杰国防红色教育基地等,搜集讲述武城籍的王新将军、高秀章连长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家乡是被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土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厚植爱国情怀。组织学生参观古贝春工业旅游园区、神龙地毯艺术博物馆、辣椒文化馆、奥博环保产业科技馆等,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家乡感到自豪。
  “我们将以这项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推动武城县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推动中小学‘四史’教育深入开展,努力培养出具有深远历史眼光、深厚历史智慧的时代新人。”武城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勇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武城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四史’教育的行动研究”课题组将“四史”教育融入道法教学中,打造资政育人的重要阵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教育】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