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建行德州分行多措并举——
打造乡村金融新生态

建行德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栋(右一)在“裕农通”服务点调研。(资料图)


  

□陈锟杜猛雷垚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时,建行德州分行主动担当作为,围绕“新金融+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和大数据应用优势,打造乡村金融新生态,奏响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乐章,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了建行力量。
创新思维打造便民服务新渠道
  建行德州分行创新工作思路,统筹推进线上线下金融服务建设,与当地村委会、乡村超市、卫生诊所、第三方主体合作,在全市建设了近5000个“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基本做到了行政村的全覆盖。通过整合政府资源、金融资源、企业资源、村务资源,“裕农通”服务点正逐渐演变为各地乡村振兴的服务中心。服务点不仅为村民提供助农取款、转账汇款等基础金融服务,还承担社保、医保、民生缴费等功能,极大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武城县鲁权屯镇二屯村是一个人口不足300人的小村子,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村里常住人口主要是老年人,建设银行在村里设立了“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后,老百姓平时的水电缴费、社保缴费等都可以到服务点办理,极大方便了群众生活。
  截至目前,全市“裕农通”服务点累计办理民生缴费百余万笔,建行德州分行以“裕农通”服务点为新支点,打造了助农便农新渠道。
深挖需求建设产业振兴新平台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命脉,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建行德州分行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探索商业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和实现路径,运用数字化打法,创新推出“智慧农业产业链生态场景”金融服务模式,将建行服务乡村振兴的触角从简单的生产端逐渐延伸至农业全场景、全客群、全链条,有效对接了金融需求。
  平原县蔬菜交易市场是鲁西北最大的西葫芦收购集散地,年交易额达2亿元。但在金融结算、服务咨询、资金支持等方面存在制约。建行德州分行梳理业务流程,为该市场上线“智慧西葫”平台,通过组合产品,为市场买卖双方搭建了交易结算场景。该平台可实现温度、湿度、光照线上自动监测、位置定位、线上问询、菜价查询、交易统计等多种功能。
  “终于可以用数据给蔬菜种植户创造价值了,还是建设银行国有大行有担当,为老百姓着想,带来了实惠!”这是“智慧西葫”平台一期项目成功上线后,平原县中级农艺师高学明发出的感叹。
  目前,平原“智慧西葫”平台正不断持续优化完善服务,全方位打造农村蔬菜产业金融生态圈,更好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数据驱动推出产业振兴新产品
  长期以来,由于信用评价难、合格抵质押物少、成本收益不匹配等原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户及各类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建设银行依托自身金融科技优势,创新推出“裕农快贷”产品,广泛连接外部各类涉农数据,整合行内金融交易数据,逐步建立起针对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不同涉农主体的信用评价模型,实现了线上评分授信。建设银行服务乡村的方式正从传统实现向现代的跨越。
  “建行的裕农快贷真是不错,我的30万贷款一会儿就到账了。”宁津县柴胡店镇王学堂村的种植大户李学峰说,自己家庭农场购买小麦收割机需要资金,在建设银行手机银行上进行了申请,很快就到账了。
  截至8月底,建行德州分行推出的“裕农快贷”产品已累计新增授信农户3372户,授信金额4.75亿元,支用金额2.98亿元,建设银行的“金融活水”正精准滴灌到产业发展良田。
政银协同农村信用体系新发展
  农民不缺信用,缺的是信用“档案”和发现信用的机制。建行德州分行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德州市发改委积极对接,主动承担了“德州市农村信用体系平台”建设任务,围绕“采信、评信、用信”,以“政策助农、金融惠农”为目标,助力政府解决乡村治理痛点与难点。
  通过农村信用体系平台建设,将信用评价机制引入基层治理领域,实现银行授信额度的提额和减额,让每个信用主体切实感受到信用可触、可量并且可用。助力提升农户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落实相关支农惠农政策,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截至目前,建行德州分行已通过“德州市农村信用体系”为农户办理贷款支用2202笔,支用金额2.84亿元。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打造乡村金融新生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金融】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