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坚持“书记抓粮、全域突破”工作思路,扛牢粮食安全大旗——
夏津:构建“吨半粮”综合创建体系

  县委书记沙淑红、副书记赵宗虎、副县长隋荣霞和省农科院王法宏研究员深入一线调研指导


  省农科院研究员王法宏与县领导现场研究抢收抢种推进措施


县长赵之达陪同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时以群调研


玉米“一喷多促”无人机飞防作业中


高标准农田自走式平移喷灌机



  

□ 黄宝俭 李金柱 胡俊新
  “我这块儿地今年收成最好,小麦实打平均亩产817.15公斤,玉米亩产850公斤更没问题。”9月16日,望着眼前郁郁葱葱的大片玉米地,夏津县雷集镇军发家庭农场负责人雷军充满信心。
  雷军的自信来源于夏津县正在深入开展的“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去年9月,德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开展“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扛牢粮食安全大旗的战略抉择。夏津县作为拥有耕地90万亩的农业大县,作为2019年至2021年年均粮食面积135.31万亩、总产60.58万吨、连续三年以满分成绩通过粮食生产稳定度考核的国家常规产粮大县,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确保粮食生产稳产保供更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夏津县明确并坚持“书记抓粮、全域突破”的工作思路,在全县划定了“吨半粮”创建核心区10万亩、辐射区30万亩和带动区50万亩,县乡村三级书记齐上阵,村抓样板田、镇抓示范方、县抓高产区,全力构建组织领导、地力保障、技术支撑、集约经营、防灾减灾和节粮减损“吨半粮”综合创建体系,努力探寻“吨半粮”创建的深层次“成功密码”。
书记抓粮 构建组织领导体系
  在去年的全县抢收抢种大会战动员会议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专家顾问团队签约仪式上,县委、县政府明确要求:县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严格实行县乡(部门)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县领导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狠抓抢收抢种,奠定“吨半粮”创建基础。
  实行党政“双挂帅”,组织领导到位。成立“吨半粮”创建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推行市级干部领导田、县委书记指挥田、乡镇党委书记示范田、村党支部书记样板田“四田联创”,先后确定市县乡村四级领导指挥田594处16.5万亩。
  推行“一线工作法”,压力传导到位。在四级领导指挥田,全面实行“1251”工作机制(一线办公,创新技术模式、经营方式,落实人才保障、基础设施保障、地力保障、资金保障和保险保障,实现“吨半粮”目标)。同时,综合采取座谈会、专题会、推进会、现场会以及“四不两直”突击检查等方式,安排部署并有效推动工作,开创“党委政府重粮、职能部门抓粮、新型主体产粮”的工作格局。
  推广“清单制管理”,问题解决到位。县级帮包乡镇领导带头,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实行销号管理,能现场解决的当场解决,需要多部门共同解决的,责成“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专班限期协调解决,自去年秋种以来,已累计破解生产难题200余个。
藏粮于地 构建地力保障体系
  “高标准农田建成以后,粮食产量至少增加了10%。”香赵庄镇香农党建共同体党支部书记卢希磊说。
  夏津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配套各类绿色、智慧、节约农业生产技术,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突出分类施策,实施综合治理,努力打造了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工程。2019年以来,夏津县累计投资4.81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9.6万亩,在建10万亩,今年底,夏津县高标准农田总面积将达到69.87万亩。
  同时,积极采用“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同步推进节水、节肥、节药以及智慧农业等技术在项目区落实落地。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项目区建立了新一代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平台。智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根据农业经营主体特点和种植作物类型,实现精准灌溉和智能管理。智慧农业信息系统,对种植区内作物的全生育期长势和品质进行三维实时监测、评估和管控。
  夏津县盐碱地较多,在“盐碱窝”里创建“米粮川”成为一个必须迈过去的坎儿。依托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夏津县探索集成并大力推广了“以水利改良+深松深翻+秸秆培肥+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测土配方施肥,打造一片良田”的“6+1”耕地退化改良技术模式,创建盐碱地综合治理示范区2.48万亩,粮食产量逐年攀升。
藏粮于技 构建技术指导体系
  2月21日下午,夏津县委书记沙淑红刚刚参加完德州市第十六次党代会,就匆匆赶到雷集镇的“吨半粮”创建核心区和“县委书记指挥田”,与县“吨半粮”创建专家顾问团队成员、省农科院研究员王法宏共同察看小麦长势,研究“科技壮苗”技术措施并部署小麦春季管理工作。
  “向科技要产量,靠科技增效益,是夏津县在‘吨半粮’创建中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夏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苏景田说。
  聘请高层次专家团队。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聘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武兰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PPP中心主任汪伦焰、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孔令让等5位国内知名专家担任“吨半粮”创建专家顾问,在作物播种、田间管理、产量形成等关键时期,开展“蹲点调研”和“重点指导”,提供小麦、玉米“全生命周期”技术服务。
  积极培育农业骨干。县农业农村局组建14个技术指导小组,赴各乡镇(街道)开展“一对一”技术宣讲和现场指导;建立夏津县乡村振兴学院,“专家团队+技术小组+实用人才”协同发力;深入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打造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累计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3500余名。
  集成推广增产技术。小麦生产中,面对秋汛秋涝,集成推广“晚中抢早、优化群体、促弱转壮、抗逆减损”晚播小麦增产技术。玉米生产中,集成推广密度、整齐度、成熟度“三度”玉米高效管理技术,狠抓精选种子、单粒精播、种肥同播等十个关键环节。同时突出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狠抓国家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和山东省二类农作物病虫害防控。
  深入开展“粮王大赛”。坚持市、县、乡三级联创,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粮王大赛”活动,126户种粮大户踊跃报名参赛。苏留庄镇素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程爱红创造了小麦实收测产853.76公斤的单产最高纪录,被评为德州市夏季(小麦)“粮王”。
集聚要素 构建集约管理体系
  3月31日,“吨半粮”小麦统一飞防仪式在核心区乡镇东李官屯镇举行。这只是夏津县落实“六统一”管理模式、推进农业集约管理的一个缩影。
  有序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全县土地流转面积28.8万亩,流转率31.69%。其中今年新增2.25万亩。全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土地流转、托管服务和折资入股等方式,“吨半粮”核心区68个村庄已全部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全县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428家,其中成功创建国家级合作社5家;注册家庭农场1417家;培育省级示范服务组织2家、市级示范组织10家。农家丰植保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拥有各类大中型植保和耕作机械设备93台(套),植保无人机12架,小型设备400多台。
  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力推广“服务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服务组织+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服务模式,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2020年以来,夏津县累计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21.98万亩。
综合施策 构建防灾减灾体系
  防灾就是增产,减灾就是增粮。夏津县坚持“防抗救”相结合,着力构建防灾减灾体系,为“吨半粮”创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以政府为主导,部门协同。夏津县将农业农村防灾减灾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完善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农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突发农业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等预案,形成了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等部门共同防灾减灾的强大合力。
  以监测抢主动,防御为先。坚持“以防为主,防救结合”,加强气象预报和农情调度,加大病虫监测和大田普查,最大限度减轻、避免粮食损失。目前,气象部门已累计发布重要气象信息专报34期,农业农村部门及时发布农业生产预警信息,跟踪指导、科学应对灾害性天气。在今年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中,由于监测到位、预防在先,为夏粮丰产丰收提供了坚强保障。
  以科技强主干,各级联动。依托“吨半粮”专家顾问团队,全面加强防灾减灾技术集成和指导服务。在去年迎战秋汛秋涝、加快抢收抢种中,王法宏深入“吨半粮”创建核心区,围绕应对特殊气象条件、保障小麦播种质量开展一线调研、现场指导;在今年应对4.11大风雷雨冰雹和5.29强对流天气、夺取夏粮丰产丰收中,县技术指导小组深入包保乡镇,“一对一”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帮助基层落实防灾减损措施,坚定了粮农夺取丰收高产的信心。
  以保险做主轴,兜牢底线。扎实开展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保险额度提高到950元/亩,起赔标准从损失率20%降到了10%。全县小麦投保59.75万亩,投保率90.2%,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玉米投保52.22万亩,投保率由上年的74.3%提高到78.2%。
爱粮护粮 构建节粮减损体系
  节粮就等于增产,端牢端稳中国饭碗,必须坚持粮食增产与减损并重。节粮减损既在田间地头,也在仓储运输,更在餐桌车间。
  实施“机收减损”行动。深入推进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于6月15日举办了“吨半粮”核心区实收测产暨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机收损失率均控制在2%以下。
  实施“科学仓储”行动。推广使用绿色热源烘干设备和小型移动式烘干设备,建成3处为农服务中心。中央财政资金东李镇粮食收储服务项目和渡口驿乡智慧粮仓项目投入使用;鲁供夏瑞为农综合服务中心正在试运行;粮食储备库和中央财政资金香赵庄镇粮食仓储集散中心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实施“低耗运输”行动。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完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提升粮食运输服务水平。实施“饲料粮减量替代”行动。系统梳理国内外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开展原料营养价值评定,制定替代玉米、豆粕的饲料配方调整方案,发布畜禽饲料玉米、豆粕及精料补充料减量替代技术方案。预计2022年饲料行业可替代玉米使用量约5万吨。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夏津:构建“吨半粮”综合创建体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庆丰收 迎盛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