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全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宋家镇:党建引领产业兴仓廪实

宋家镇10万亩优质玉米丰收在望


满良家庭农场梨枣挂满枝头


宋家管区党建共同体大地圆茄亩产突破2万斤


鸿鑫种植合作社菜花喜获丰收


  “吨半粮”创建核心示范田收割现场


宋家管区党建联合体产业园


特色产业园蔬菜大棚鸟瞰


  

□ 本报记者 唐晓颖 屈大鹏 本报通讯员 田楠楠
  初秋时节,漫步陵城区宋家镇田间乡野,一条条水泥路通畅顺达,一栋栋农家新居干净整洁,一个个农业大棚拔地而起,一张张笑脸灿烂绽放……一幅“农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画卷徐徐展开。在这里,乡村振兴步履铿锵;在这里,美丽图景日新月异。
  宋家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吨半粮﹄引领高产创建,科学育种藏粮于技
  9月16日,在东丰李村10500亩“吨半粮”创建核心示范田里,一株株玉米“腰杆”粗壮、果穗齐整、长势喜人。“再有十几天就可以收获了,预计玉米亩产能达到900公斤以上。”村党支部书记刘元国介绍,“示范田使用的是良种良法,旱能灌、涝能排,今年夏收时小麦亩产达到750公斤以上,比往年每亩多收150公斤。”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粮食产能的基础。作为农业大镇,宋家镇粮食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0万亩以上,农田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有8.2万亩耕地列入陵城区“吨半粮”创建核心区。去年秋种开始,他们实施了“吨半粮”创建。今年夏收时经专家测评,万亩“吨半粮”示范带动区小麦亩产超过730公斤,参加德州市“粮王”比赛的地块亩产达到783公斤,“吨半粮”创建实现了开门红。
  实现粮食增产增效,良种是关键。宋家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抓陵城区被授予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机遇,规划建设了集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为一体的小麦良种繁育核心区和传统优势种植区。他们结合育种工程张榜招贤,与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依托鲁研公司的品种、技术、资源等优势,全镇农田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深耕、统一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管理的‘六统一’模式,确保在不同地块、不同水肥条件和经营模式下,更多农田达到‘吨半粮’产能创建技术标准。”宋家镇党委书记邱桂先介绍。
  今年,常麻村村民常春水拿出400亩土地进行小麦育种,他算了笔账:良种回收价格每斤比普通小麦高1角钱,借助区农业部门的集成技术每亩增收100多公斤,与之前相比小麦亩均增收500元左右。
  宋家镇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实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加强政策扶持,镇政府与承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的新型经营主体签订协议,明确面积、补助等相关权利、责任和义务,坚决落实好农机具购置补贴、统一供种补贴、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多项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目
  前该镇已有6173亩耕地进行复合种植,大豆玉米互补生长为农民“一地双收”
  夯实基础。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技人员送技术到地头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宋家镇建设了两处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依托镇级党校和9处村级党校,多渠道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等积极报名。
  马桥村村民于增柱通过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从一名学历不高的普通农民,成长为全镇有名的粮食蔬菜种植专家。他成立的义旺土地股份合作社也从最初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亩,并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我的帮助太大了。不仅学到了很多田间种植技术,还结交了一些好朋友,大家一起交流心得、分享经验,我们对现代农业发展信心更足了。”于增柱说。截至目前,宋家镇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34人,今年以来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10人次。
  宋家镇将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高产创建的主力军,实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工程,积极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新模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粮食生产经营。全镇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达160家,今年16个村15800亩土地推行新模式。
  该镇积极对接市、区农业部门,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时期邀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粮食增产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成立农技指导小组,建立农技人员包村制度,由9名乡镇农技人员、8名乡土专家包村结对,每月定期到帮包村庄蹲点服务,并开设田间课堂,围绕科学种植、田间管理、施肥技术等内容现场授课、答疑解惑,指导农民科学种植。
  农业丰产增收,不仅要做好增产的“加法”,还要做好减损降耗的“减法”。目前,总投资1200万元的宋家镇应急储备粮仓和周转物流仓库正加速建设。项目建设仓储容量2000吨钢板桶仓4座,日处理能力300吨粮食烘干塔2座,建成后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户晒粮难的问题,还能进一步加速农业集约化经营进程。
构筑党建共同体,优势互补助力村强民富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也是鼓起农民“钱袋子”的关键所在。宋家镇有75个行政村,村庄多、小、散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该镇党委积极探索,按照“党建引领、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原则,打破了村庄界限,以管区为单位整合区域优势资源,打造了7个党建共同体。每个党建共同体内建设一处农业产业示范园,由种植经验丰富的村庄负责技术指导、市场预测、市场营销,其他村庄立足本村资源优势,以土地、资金、人力等要素入股,负责种植管理。共同体内村庄共同合作经营,围绕农业增产、集体农民增收发展特色种植和订单农业,推行错峰种植、林下种植养殖、农作物间套种等模式,年底根据收入进行分红,开启了“连片带动、整体推进”的区域化发展之路。
  9月1日,刘林管区党建共同体农业产业示范园红薯种植基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伴随着拖拉机来回穿梭翻犁,一垄垄“红疙瘩”破土而出,个个体态饱满、颜色鲜亮。十几名农民正对新出土的红薯去泥、分拣、晾晒,忙得不亦乐乎。
  基地管理员马有岭介绍,刘林管区党建共同体农业产业示范园流转土地150亩,划分大棚区、大田菜区、果木种植区、高产粮食种植区等4个区域,全年收入可达200余万元。今年基地红薯种植面积为30余亩,亩产量达3500公斤,收购价每斤0.7元,除去育苗、施肥、栽植、后期管理各种费用,每亩纯收入达3000多元,仅一茬红薯就为集体创收8万元。“红薯收完了,我们准备种植大白菜,明年进行大葱、菜花种植。”谈及产业示范园的发展,马有岭信心满满。
  种植基地从种到收都需要人工,特别是蔬菜丰收时用工量可达二三十人,有效带动了附近村的村民增收。“我平时在基地打零工,一天收入能有60元,离家还近,真是太方便了。”在基地分拣红薯的刘林村村民黄春玲高兴地说。
  为激发产业活力、壮大产业规模,镇级层面上,宋家镇统筹全镇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党建共同体,探索“党建+互联网+”发展模式,创办了陵城区宋城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注册了“宋佳”农产品品牌,负责对外联系、争取订单农业和产品市场销售;强化与电商基地合作,利用陵城云仓电商平台代销模式,推广桃子、梨枣等本地特色农产品,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同时,产品更以高出批发价一成至三成的价格销售出去,增加了农民收入。管区层面,每个共同体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调优种植结构,定期组织成员外出学习取经,全镇形成了以桃子、葡萄、梨枣、菜花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产业。2021年底,宋家镇75个行政村中有60个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预计到今年底,全镇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将全部超过20万元。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宋家镇:党建引领产业兴仓廪实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庆丰收 迎盛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