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扛牢粮食安全重任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陵城:打造“吨半粮”创建先行区

陵城区义渡口镇小麦机收现场


  省市县专家联合进行小麦测产


 成立专业技术保障团队,实现供种、深耕、播种等“六统一”


  

□ 焦体英
  今年7月2日,《农民日报》5版刊发长篇通讯《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吨半粮”生产能力创建情况的调查》,报道了该区“有地保粮、有方增粮、有人种粮、有责抓粮”的经验。
  陵城区作为传统产粮大县,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坚决扛牢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积极进行有益探索。
  2021年以来,该区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分区域、分步骤实施亩产1500公斤以上的“吨半粮”创建工作。2022年6月15日,经实打测产,陵城区两个“张榜揭榜”小麦千亩方亩产分别为759.7公斤和672.7公斤,义渡口镇“吨半粮”创建核心示范区小麦单产达到832.15公斤,高产区较上年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超额完成小麦产量创建目标,“吨半粮”创建实现首季“开门红”。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健全机制强化领导
  “我们在粮食生产上坚持‘四抓’,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副市长、陵城区委书记田晨光说。
  锚定目标抓创建。该区按照德州“吨半粮”、陵城做先锋的总体工作要求,争取用3年时间,建成“吨半粮”核心区16.5万亩、辐射区30万亩、带动区75万亩,实现全区“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全覆盖。
  强化组织抓领导。将“吨半粮”创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一抓到底,成立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区委副书记、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相关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乡镇党委书记为成员的“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创建工作。区委区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吨半粮”创建任务清单及工作措施,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思路,将创建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乡镇、具体村庄、具体地块,分区域、分步骤实施。
  严守红线抓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强化新增入库耕地后期管护,近几年耕地面积稳定维持在122万亩左右,连续11年粮食总产稳定在10亿公斤以上。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将新增耕地地力改善工作纳入惠农项目,开展免费系统深耕,持续改善耕地质量,坚决遏制耕地“撂荒”,确保新增耕地真正变为百姓良田。
  突出政策抓保障。以示范方建设为平台,在年度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中,重点做好各类支
  农项目资金整合调配,将项目
  资金集中投向示范方建设
  工作,区财政每年列支专项
  资金用于“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并纳入全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
探索粮食高产创建全新路径改革创新稳中求变
  “今年小麦丰收,是党建引领、科技支撑、服务保障、资源聚合等各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市区镇村各级负责人对‘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都非常重视,我们坚持党建引领,设立‘三级书记’指挥田,强化科技支撑、服务保障,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小麦高产。”陵城区政协副主席、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马峰介绍。
  抓牢“十大工程”。实施“书记抓粮”、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地力提升、现代种业提升、增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现代农机装备提升、科技服务网络提升、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农业生产要素保障、农产品加工等“十大工程”,从种质、播种、土壤有机质、耕作模式等多点发力,以科技引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等形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示范引领。创新打造“三级书记”指挥田,建立区委书记指挥田1000亩、乡镇书记指挥田500亩、村党支部书记指挥田100亩,目前共建成书记指挥田694个,面积达1.6万亩,同时,要求每个乡镇创建一个面积100亩、产量1500公斤以上的粮食产能攻关田。指挥田实行“指挥长+专家+合作社”的“1+1+1”管理模式,建立公示牌,明确责任人、建设标准、完成时限,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级书记”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入研究、分解任务,将目标颗粒化分解为具体实施步骤,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村抓样板田、镇抓示范方、区抓高产区,以工作的项目化、工程化倒逼责任落实。
  吸纳优势资源。创新实施“张榜揭榜”制,划定2处千亩试验区,公开向社会张榜,吸引有能力、有资源、有技术的经营主体进行运营,对达到相关要求的揭榜主体给予100万元奖励。组建专家团队。建立由小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为总顾问,山东省农科院专家刘开昌、柳平增、刘建军教授为技术指导的“吨半粮”创建专家团队,并依托专家团队健全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为小麦丰产丰收打牢技术保障。落实关键举措。在核心区全面落实“六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深耕、统一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统一管理模式,核心区小麦品种全部实施包衣技术,统一供种达到100%,落实农技人员帮包乡镇制度,不定期开展巡回技术指导。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打好规模生产“组合拳”。推进规模化生产,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统一服务型等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和引导粮食种植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创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重点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专业合作社,目前累计托管面积达12万亩,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70个,成功入选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县。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培育工程,落实“鲁担惠农贷”政策,截至2021
  年底,累计为1274个农业主体提供担保
  7.73亿元,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
  1056家,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
  织228家,服务对象8.16万户,其中小农户占95%。
进一步织牢降本增效保障网科技驱动以民为本
  “今年小麦没有发生条锈病,得益于在小麦条锈病防治的关键时期,我们合作社联系了无人机喷洒农药,做到了飞防无遗漏、无死角。”义渡口镇冷家村党支部书记冷相升说。
  陵城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积极推行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集约化的新型农业模式,利用现代智能设备,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
  加强种业攻关,保障良种有效供给。深化与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结合国家级制种大县项目,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保障良种供给。区域化推广种植“济麦22”等高产、优质、多抗专用小麦品种,同时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实行种子精选分级,推广种子包衣技术等,提高用种质量。
  实施地力提升,夯实增产基础保障。整合项目资金及专项债券,全面推进核心区沟、渠、路、林、桥、涵、闸等建设。加大引黄工程、水源工程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健全农田设施管护机制,推广深耕技术,核心示范区每隔2年深耕1次。推行秸秆还田,推广应用配方精准施肥等技术,提高土壤肥力,确保长期效益。
  推广关键技术,强化增产技术支撑。核心示范区落实“六统一”,引进应用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做好气象技术保障服务。加强与山东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聚焦现代农业重点领域,集中进行科研攻关。大力开展科技服务推广工作,建立专家指导和农技人员帮包乡镇制度,组织专家及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采用举办培训班、面对面讲解等形式,向农民传授田间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种粮水平。
  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搭建数字农业信息化平台,通过数字赋能,实现农业资源与环境数字化、种植过程标准化、水利设施智慧化、农机作业精准化、田间管理数据化、产品可追溯的数字农业体系。
  落实惠农政策,织牢降本增效保障网。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增加补贴资金。进一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强农业生产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补贴试点范围,优先推广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目前,“吨半粮”核心示范区农业保险投保率达100%,辐射区、带动区投保率达到85%以上。实施农业生产要素保障工程,推行集采、集收服务,试点推广服务补贴,提高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延长产业链做强品牌,打造特色农业新高地。通过大力培育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农业食品产业园区,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减少中间环节,提升粮食加工能力。打造拳头产品与优势品牌,以“智选陵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依托,培育一批质量好、效益佳、消费者认可的优质粮食品牌,提高粮食及加工产品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切实提高农民种粮收益。
  “下一步,陵城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持续强化产业支撑,持续狠抓政策落实,创出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粮食绿色高产高质高效发展‘陵城模式’。”陵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张传军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陵城:打造“吨半粮”创建先行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庆丰收 迎盛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