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因工艺讲究、品质高雅,深受大众喜爱——
手工地毯花似浮雕面如锦






  

□本报记者王志伟王志冕姜伟本报通讯员李帅
  经过编织、片剪、洗毯、投沟等10多道工序,地毯图案便愈发逼真、富有层次,达到“花似浮雕面如锦缎”的效果。
  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武城传统手工打结地毯不仅实用,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其制作繁杂、工艺讲究、品质高雅,深受大众喜爱。
  8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武城县的山东神龙毯业有限公司,了解手工地毯的制作工艺。
武城地毯历史已逾百年
  “中国近代手工地毯行业的繁荣时期主要有几个阶段:一是明末清初,主要的生产基地有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作为贡品被大量征集进京,很多产自那个时期的手工地毯至今仍被国外博物馆收藏。”说起手工地毯,神龙公司党委副书记高振兴打开了话匣子,民国时期,产自北京的手工地毯超越土耳其等国家,成为国际手工地毯市场的新宠。再后来,北京地毯传入天津并逐渐兴旺。
  “武城地毯就是从天津传进来的。由晚清时期的白家地毯作坊开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高振兴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村都有地毯从业者,武城也收获了‘民族毯业城’的美誉。”
  今年66岁的赵其双是公司的生产部经理,也是手工织毯工艺的第四代传承人。“地毯采用羊绒和棉线手工编织,经过十余道工序加工制作而成,结构紧密,坚固挺实。”他介绍说,跟机织地毯相比,手工地毯尤其注重细节处理。比如织一瓣桃花,可以用到十几种、甚至几十种颜色。红中有粉、粉中有白、白中透红,向阳的一面颜色淡一点、背阴的深一些,这是机织地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也是手工地毯的艺术价值所在。
  高振兴说,手工地毯是地毯中最具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高档的手工地毯被称为“软黄金”。近年来,他们锚定国内外高端市场,传统手工地毯产品不仅在国内大城市和少数民族市场畅销,还远销美国、德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上亿元。
每天只能织半平方英尺
  一刀一刀砍掉绒头,一道一道纬线固定……坐在织毯的机梁前,赵其双尤为专注。“织毯最费工夫。一块100道密度的手工地毯,就是在1英尺内织100根经线和100根纬线,1平方英尺里要拴1万颗头(8字扣)。一个熟练工干上一天也只能织半平方英尺地毯。”赵其双说,繁琐的工艺拉长了制毯的时间,织造一条毯子需要数月乃至一两年不等,而紧密精致的毯面可以使地毯的寿命延长到几十年、上百年。
  “我18岁进厂,到现在已经48年了。早些时候没有图纸,毯子要织什么图案、哪里该用什么颜色,全凭师傅口传身授。那个时候,我跟同事织5尺乘8尺的小毯,要干两个多月。”48年的职业生涯,赵其双见证了从手织到机织的时代变迁,“一台机器一天能织300平方米(约3000平方英尺),现在全国90%的地毯厂都改用机织了。”
  顺应形势发展,2003年,手工织毯工序在存续原有工艺技术的基础上有了创新——用威尔顿织机改造部分编织工艺,其他工序仍延续手工。“我们根据传统工艺对机器进行了改造,力争机织的半成品更符合手工地毯性能。”高振兴说,现代技术与传统艺术结合,有效提升了每块地毯的质量,也让地毯更富艺术性。2010年,神龙公司与上海世博会签订了2000万元的订单,“龙禧”牌机织仿手工地毯铺进了世博会中国馆。
片剪投沟美整,一条地毯终于完成
  位于县城西南方向的老城镇,曾是武城县县治所在。1958年成立的武城地毯厂(即为神龙公司的前身)便坐落于此。机织的半成品将在这里经历片剪、洗毯、投沟、美整等手工工序,最终包装、入库或出运。
  来到厂区的三楼车间,工人们正全神贯注地修剪着地毯的花纹。电剪刀轻划过地毯面,羊绒纷飞中精美图案跃然,毯面变得凹凸有致、层次分明。“片剪是通过修剪图案的深浅,从而凸显出层次感、立体感。投沟是勾勒出轮廓,让图案达到呼之欲出的浮雕效果。”厂区经理尹桂彬说,片剪和投沟技术是传统手工打结地毯的点睛之笔,需要工人们在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下一刀刀精雕细琢,力度稍轻或稍重,都可能影响地毯整体的造型。现在,车间里多是工龄二三十年的老师傅,每人每天最多只能完成一幅。
  拾级而上是修活车间,最后一道工序——美整便在这里完成。车间主任刘新瑞有着34年工龄,正跪在毯上缝边溜缝。“过去修活包边全靠人工,快手包一趟5尺的边也得1个小时,车间最多的时候有80多人。”2010年,企业购置了包边机器,一条长毯的包边工作几分钟便可完成。“现在车间里也就十来个人,机器包完后,咱们再查漏补缺、溜溜缝就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刘新瑞说。
建成博物馆,期待技艺传承
  为加强对传统手工打结地毯技艺的传承和保护,神龙公司投资4000余万元修建了神龙地毯文化艺术博物馆,集中展现中国地毯文化艺术发展历程。
  走进博物馆,镇馆之宝“龙腾图”艺术挂毯最先映入眼帘。它宽3.68米、长11米,悬挂于大厅的中央立柱上,从一楼直插三楼,精心刻画的中国龙图案如浮雕一般活灵活现,传递出的视觉震撼无以复加。
  “这幅‘龙腾图’和管内收藏的‘九龙壁’已被省政府收藏,是罕见的艺术瑰宝。”高振兴说,馆内共收藏了158幅艺术地毯,其中136幅是由武城传统手工打结地毯工艺制造而成。“现在的从业者里基本没有年轻人,传统手工地毯技艺的传承保护成了大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建设博物馆,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地毯文化,把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高振兴说。
  图:工作人员正在更换地毯设备上的线轴
  图
:赵其双手工织毯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手工地毯花似浮雕面如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