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翰苑积跬 一笔一墨一世界
——记国家博物馆书画院院长、博士书法家杨军

杨军


《百字箴》


《山行》


《鹤寿翰苑联》


《杜甫诗三首》


  

□本报记者尹晓燕
  个人简介
  杨军,1971年出生,河南固始人,艺术学博士后,美术学(书法方向)博士。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院长,国家博物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第七、八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
  荣获第八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二等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二等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三等奖。先后出版《北宋汴京书法文化研究》《跬步集》《北宋时期书画鉴藏与流通研究》等学术专著3部,发表《北宋翰林御书院与书学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南宋刻帖研究》等学术论文40余篇。参与组织统筹编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法》《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甲骨文、金文》《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法帖书系》等工作。书法作品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展出,出版个人作品集4部。
  步入位于天衢新区董子文化街的翰墨斋美术馆,几幅书法作品映入眼帘,行云流水、磅礴大气,这些大多出自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院长、博士书法家杨军之手。
  今年51岁的杨军,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攻读博士与博士后期间,先后从事中国书法文化和艺术学理论研究,曾师从著名学者、书坛泰斗欧阳中石先生,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王文章先生。
  杨军的创作不取捷径,而是在传统书法基础上努力探索开拓,并逐渐创造出体现自身学识、人格修养的书法意境。他以方圆结合的跌宕委婉之笔,以自我完整饱满的艺术语言,营造出一个儒雅经典的艺术空间。在他看来,书法不是对古典形式和符号的重复描摹,而是将自己的创作追求融入奔流不息的人类艺术长河之中,激荡出具有独特生命力的浪花。这些年来,先后出版了《北宋汴京书法文化研究》《跬步集》《北宋时期书画鉴藏与流通研究》等学术专著。多次荣获中国书法领域最高奖——兰亭奖。
一支“羊毛笔”开启研习书法之路
  杨军是河南固始人。固始一语有“欲善其终,先固其始”之意,自古文风昌盛,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固始书法群体备受国内外书法界关注,固始也被中国文联和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
  杨军从小喜欢读书,稍长一些迷恋上书法。因家境清贫,他的第一支毛笔,说起来还有个小故事。当时正上小学,他和班里一个同学不约而同对写毛笔字产生了兴趣,但是大家又都没钱买笔,怎么办?越是难达成的目标似乎越有吸引人的魔力,当想要写字的念头成了一定要写字的执念时,竟然还真给他们琢磨出了一个办法:那位同学拔自己家的羊毛做了两支毛笔来用。而且出于朋友义气,还把稍好的那支给了杨军。“那是我用的第一支毛笔。小时候真的就是喜欢,没有任何功利性,也没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更没有想到会把书法作为一种职业。”杨军说。从今天看,这两个拔羊毛写字的小小少年,己经成为当时所有同学中的佼佼者。
  从拿起第一支笔,临一篇帖,杨军再没有间断过练字。小时候想要买一本印刷精美的字帖很难,他七八岁第一次接触字帖是叶圣陶的《中学生字帖》,他对这本字帖爱不释手。从相对比较工整的楷书、隶书练起,用心揣摩字帖上字的结构、字型、用笔,从中掌握书写规律。
  1986年,杨军考入了固始县师范学校。当时河南省举行“三笔字”(粉笔、毛笔、钢笔)大赛,学校一共选派了3名同学,杨军就是其中之一。这次比赛,杨军获得了钢笔字一等奖、毛笔字二等奖,总成绩第五名并获得全能奖。这次比赛让杨军得到了专家、评委的指点和认可,让他深受鼓舞,树立起了继续练习书法的信心。
从中专到博士后 把书法当成学问来做
  中专毕业后,杨军做了中学老师,继续学习的欲望促使他自考了大专、本科。期间,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刻苦练习书法。一天,无意间从《光明日报》上看到一则西北大学文字学书法研究生的招生简章。“学书法还有机会读研究生。”他很受震动,后来查到首都师范大学也招收相关专业。当时考研究生要考的有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书法史、中国书法理论以及书法创作。想到这些考试内容与自身的知识结构比较契合,杨军下决心准备考研。
  最难、最头疼的是英语,由于仅在初中学过,杨军只记得26个英文字母。为了攻克这一难关,杨军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笨办法就是先记词汇,他买了一本英文字典来背,共有8000多个词汇,光背这本英文字典就花了将近3年时间。词汇记完以后又开始从高中英语教材买起,然后是许国璋英语、新概念英语、大学英语精读泛读等。最终在2001年考取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书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开始了专业学习书法的道路。
  “历史上有一定地位的书家,没有哪一位是靠天天练字临帖练岀来的。”虽然早知晓书法需有学养支撑,但直到开始系统学习之后,杨军才真正发现自己之前练字的单薄之处在哪儿。比起最初的自学书法理论,老师的专业指点,让杨军在书法理论和创作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之后他又考取了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中国书坛泰斗、著名教育家、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和著名学者刘守安先生,攻读书法专业博士学位。
  在欧阳中石、刘守安等先生的全方位指导下,他开始在读书、写字、做文章、做学问研究等方面着重下功夫。对于学生,老师从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同门师兄弟出色又年轻,这让已经而立之年的杨军更增时不我待之感。“那个时候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感觉很紧张,想要提升自己。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书卷气,这种气韵是讨巧功夫培养不出来的。”拿着老师列的书单,他逐步系统地积累起自己的正宗学养。
  2012年底,他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师从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先生做博士后研究,主攻艺术学理论。从中专到博士后,杨军一步一个台阶。整个学习的过程,他将书法当成一门学问来做,他的思想、知识结构也随之不断提高,书法水平更是有了质的飞跃。
厚积薄发 多次斩获中国书法领域最高奖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阅既多,所识既广,再重新反复遍临名帖,自然触类旁通,入了正题了。当杨军攻读硕博时期的作品收录成集时,欧阳中石先生为勉励杨军在学习的道路上继续锲而不舍,集腋成裘,为他题签“翰苑积跬”。而老师刘守安则评价其中的作品:“对传统碑帖用功颇深。隶书方拙用笔从《张迁碑》来,结字取《曹全碑》的秀逸。楷书师法魏碑《张黑女墓志》,用笔方圆兼备,结体生动,字形略扁,多有隶书笔意。行书取法‘二王’,清新雅致,形神兼备,自然生动。草书则对怀素、黄庭坚心慕手追,追求笔断意连,纵横开合的气势,通幅于规矩法度中,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流水行云,颇为精彩。从这些书法作品中能够感受到杨军是一个涉猎广泛、技法全面且风格明显的青年书家。”
  有自己的风格和面貌,这是极为不易的。其中暗含个人的审美理想,也很见书家的学术修养。杨军在书法审美上,力求高古。2011年6月,杨军正式调入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从事中国古代文物藏品管理研究工作,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中国书画、碑帖方面的艺术珍品,有了更多向古人学习的机会。“研究传统书法艺术,还是要从古人身上汲取营养。我们曾做过一个馆藏古代书法观摩展,唐代的残纸、墨迹,都是不得了的东西。甚至一张地契,用笔、用墨都精妙得很。”杨军说。
  杨军的字,如饱学之士春行山阴道上,明媚秀整,沉静有神。近几年,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应邀对日本进行访问及学术交流并举办书法联展,在新加坡举办书法展览,参加在珠海举办的“七博士书法展”、在天津举办的全国美术学博士邀请展、在广东举办的“明烛天南——全国青年学人书法邀请展”、在北京举办的“书卷风骨”十博士小幅书画精品展……
  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陈志平教授与他师出同门,相交甚厚,曾如是评价:“杨军作书,一丝不苟。行笔结字,以圆为主,此圆乃意中之圆;用笔铺毫,使转有则,此转乃折中之转。观其气度,如饱学之士,坐于高车驷马之上,揽辔纵横而无骄色者。杨军作书不喜狂怪怒张,偶有逸笔放纵处,亦能妥帖安然,这颇似其为人。杨军敏于人事,达于世务,待人和气,宜其书法之行布严整,气息流通,清风起于行间,明月印于笔底,和畅婉美,一片生机。”
  杨军书法功力扎实,在学术研究上也颇有成就。专著《北宋汴京书法文化研究》曾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二等奖,全书多维展示出北宋汴京书法文化形态,可以窥见他扎实的文史功底。学术论文《北宋翰林御书院研究》亦获第八届“中国书学讨论会”二等奖。另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于《中国书法》《美术观察》等学术刊物。“写字有自己的风格,做学问有自己的声音,这是我的追求。”杨军说。
  欧阳中石、王文章、刘守安几位老师在指导杨军学习书法及做学术研究时,有两个一致的要求:做人、读书,杨军一直奉为准则,他说:“我们常说书品即人品,欧阳修讲‘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贤者传遂远’,书家的道德修养也是其艺术构成的一部分。”欧阳中石先生对这名学生的“做人和做事”是满意和认可的,一次釆访中,老先生曾说,杨军是他最好的学生之一。
  书法学习,功夫在书外。“活到老学到老,板凳要坐十年冷。如果说想在书法上取得长足的进步,不但要做好自己的学术研究,同时要持之以恒地去临习、创作,才能不断进步。”杨军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翰苑积跬 一笔一墨一世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