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全方位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


  位于天衢新区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德州“一院一基地一园区”项目基础设施已建设完成,目前首批入驻的有7个研发团队9个科研项目。 记者刘振兴摄


  

□本报记者刘臻本报通讯员臧杨杨白聪聪崔志华
  截至目前,位于德州高新区的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动力实验室已聚集泰山学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20多人。这座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综合研发机构,汇集了国家级糖工程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通过搭建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吸引更多科研院所和人才与我们合作,持续推进技术攻关和产品升级。”保龄宝公司常务副总裁刘峰说。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扎实推进“人才兴德”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打造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一流政策、一流机制、一流平台、一流环境,先后有4030人次入选市级以上人才工程,其中国家级151人次、省级1342人次。
市县一体推进党管人才格局持续完善
  书记领题、层层示范,重点攻坚、协同推进。今年4月我市公布的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明确提出实施人才工作“北接南融”专项行动、完善乡村振兴人才交流服务机制、合作共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德州“一院一基地一园区”……
  为全面提升党管人才制度优势和发展水平,德州坚持“领衔突破”,印发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实施方案,将范围由县市区党委书记向各级各相关领域延伸拓展,对各县市区、29家市直成员单位、9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8家市属学校、医院、国有企业党委(党组)书记的人才工作项目进行立项,主要负责同志围绕人才工作热点、难点、创新点,带头攻关、重点破题。“紧盯人才、关心人才、服务人才,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市工信局局长孙洪昌表示,现在人才工作已成为“一把手”工程。
  志同则心同,心同则力同。德州坚持党爱人才、党聚人才、党兴人才,把党管人才具体落实到协同推进、系统集成上,制定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办公室工作细则,将成员单位由原来18家扩增至29家,逐一明确工作职责、重点政策、重点任务“三张清单”,完善述职评议、调度通报、督促落实、品牌创建等制度,抓住关键人、瞄准关键点、突破关键事,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创新推出“新时代人才强市23条”“产才融合发展17条”“大学生兴德34条”等一揽子政策文件,打造人才新政4.0版,既涵盖实体经济、机关事业、社会民生、乡村基层等各个领域,也涵盖产业领军人才、企业经管人才、技能实用人才、高校毕业生等各类群体,形成了完备的人才政策体系。将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由去年的1.5亿元提高至今年的2亿元,保障政策有效落地,今年以来市本级落实人才奖补资金9000余万元。
拿出硬核举措人才层次数量再创新高
  高层次人才作为“关键少数”,在产业发展中具有强大引领作用。
  在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现代产业领军人才张海军带领他的博士团队,自主研发的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无导线微型心脏起搏器等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张海军介绍,百多安公司成功创建中国医工交叉与转化协同创新平台,吸引国内知名高校110名博士(后)加入,下一步计划再引进100名左右博士(后)。
  招引一名高层次人才,往往能形成一个创新团队,做大一个产业项目。当下,德州正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分产业建立领军企业库、重大项目库,面向全球招引战略科学家,带动引进高素质人才团队,推动大项目、大平台在我市落地。
  今年,推出一系列硬核举措,对顶尖人才给予“顶尖支持”,推行顶尖人才一事一议、政策漫游;实行领军人才创业券、薪酬补贴政策,对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开辟快速支持通道,经认定后,按照年度薪酬给予每年最高70万元补助,创业人才给予350万元创业券支持。
  “我们拓宽人才引进方式和渠道,市财政投资5000万元启动建设驻京人才飞地,打造‘市内注册、市外孵化、成果回归、互利共赢’合作新模式。”德州人才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梁栋介绍。拓展国际化引才视野,在国内中心城市设立9个招才引智工作(联络)站,组建在沪专家博士团,不断扩大德州人才朋友圈。搭建高层次人才对接平台,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德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遴选40个海内外优质获奖项目,通过以赛代评促进人才项目落地。充分发挥事业编制在引才留才用才中的激励保障作用,设立“双创编制周转池”,支持重点企业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
  没有高学历也有机会被纳入高层次人才,德州围绕“谁是人才,让市场和企业说了算”的评价标准,赋予企业和市场人才评价权,将人才经济贡献、薪酬水平、工作实绩、市场认可度作为人才认定的重要依据;推行特殊人才“举荐制”,对具有特殊才能或作出突出贡献、现行人才分类目录难以界定的人才,可经同行业专家举荐予以认定。
  推行市场引才“包干制”,与浙江海角科技签订山东区域总部建设协议,围绕企业需求精准引荐急需紧缺人才。今年,我市国家重点人才工程申报数量达到96人、省泰山系列人才工程申报数量突破100人,分别是去年的6倍和3倍。 (下转2版)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全方位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