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伏天迎立秋养生有门道
  

祛湿:四忌四法 赶走湿气
□本报记者 滕璐 本报通讯员 王琰
  每到夏天,尤其是一到伏天,很多人都会出现舌苔肥厚、舌边有齿痕,大便溏稀不成形,脸上出油、长斑长痘,头发油腻、耳蜗黏腻,头晕乏力,精神不济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体内湿气重的表现。”德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治医师张佩说,而且随着伏天深入,再加上雨水多,症状会更加明显。
  体内湿气不除,就容易危害身体健康。防止湿气侵体,要牢记四忌。忌空调直吹,尤其不要在出汗较多的时候对着空调吹,室内也要定期开窗通风;忌湿发入睡,天气湿热,晚上洗澡是必须的,但冲完澡后一定要吹干头发再睡觉,湿发入睡,会导致头发的湿气无法排出;忌饮食过度贪凉,寒凉的食物会损伤身体的阳气,加速湿气侵入人体;忌懒惰不动,天气炎热,稍微一动就一身汗,所以人们干脆就减少运动,但越是不运动,身体就会越沉重,体内积攒的湿气也会越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伏天学会四种方法,对赶走湿气很有帮助。张佩建议,首先,巧用调味料,葱姜蒜等不仅能调节食物的口感,还有祛湿的作用,尤其是在淋雨或者受凉以后,就可以煮一碗姜汤,帮助身体排出湿气;第二,常拍三窝,即肘窝、膝窝、腋窝,经常拍打可有助于湿气的外排,每日选择两到三处,每处拍打5至10分钟,可以促进此处的血液循环和经络通畅;第三,常泡脚,所谓“夏天洗脚,湿邪乃除”,但要注意的是,泡脚不要让自己大汗淋漓,时间也不宜过长,泡至后背微微出汗即可;第四,常喝热水或茶水,三伏天喝一些薏仁、赤小豆、芡实泡的水,可以起到祛湿的效果。
消暑:降温消火 试试药膳
□本报记者 唐志梅 本报通讯员 牛漪
  8月2日,德州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局部地区温度达40℃。高温下,吃冷饮、冲凉水澡成了不少市民的降温选择。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国医堂专家提醒,这种降温方法只能带来一时的刺激和冰爽,要想真正“清凉一夏”还需从内在解决问题,一些药膳不仅口感上乘,而且具有清热消暑等多重功效,可作为首选。
  专家介绍了两款药膳,一款是合香鸡蛋,主要用到藿香叶和鸡蛋,此款药膳可以起到解暑理气、补中止泻、健脑醒脾、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将60克新鲜藿香叶洗净切碎备用,将6枚鸡蛋打散,再把切碎的藿香叶倒入蛋液中搅拌均匀,加入少许盐;起锅烧油,油热后调小火,倒入拌好的蛋液,迅速将其摊薄,炒至蛋熟并略有焦黄感,即可出锅。
  另一款药膳就是薏仁丝瓜粥。丝瓜是一味常见的药食同源的材料,性凉味甘,归肺、肝、胃、大肠经,可缓解高热口渴、烦躁、咽喉溃烂等热毒炽盛症状,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而薏仁是一味常用的利水渗湿中药,也是常见的食材,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因此,薏仁丝瓜粥是一道不错的消暑药膳。做法是先将15克薄荷和50克豆豉洗净,加1500毫升水,煮沸后文火煎10分钟,滤渣后再加入150克薏米、100克丝瓜(切丝),煮制食材酥烂,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盐或者白糖调味,盛出食用即可。
防燥:滋阴润肺 顺利入秋
□本报记者 滕璐 本报通讯员 侯进
  今年的立秋是8月7日,但仍处于三伏天,暑热还是一时难消。“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此应注意防燥养阴润肺。”德州市立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宝温说。
  秋燥伤阴有这样几个特点:口干舌燥,咽喉干痒,总是想咳嗽;经常在凌晨时间段醒来,醒后易燥热;脸上容易长痘痘,还出现便秘的症状;全身感到干燥,身体缺水,尤其是皮肤。
  “入秋之后,人们养生的原则就是滋阴润肺。”刘宝温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饮食多吃白色食物,如燕麦、淮山、莲子、芡实、鱼鳔、银耳、雪梨、蜂蜜等,可以起到润肺的作用;艾灸养生以肺为先,可以艾灸肺腧、肾腧、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及时补充水分,比其他时节每天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保持心情舒畅,大笑能使肺扩张,还可以清洁呼吸道“浊气”,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跟着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取得充足的氧气;进补有讲究,侧重养阴、润肺,慎重选择黄芪、人参等大补的药材,比较适合的是西洋参、木耳、山药等温补、滋阴养阴的食材;进行有氧运动,可以选择长途散步、踩单车、游泳、登山,达到微微出汗的效果即可,如果经常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身体脱水,不利于身体健康;避免熬夜,很多人都喜欢夜里玩手机,导致经常晚睡,一定要调整睡眠习惯,早睡早起,避免过度疲劳,否则很容易无精神、无食欲。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伏天迎立秋养生有门道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