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创新引领 打造高水平红色学府
———德州市委党校创一流党校纪实

市委党校鸟瞰


  □本报记者 王德鹏 本报通讯员 李志鹏 于卉依
  步入市委党校,坐落于校园中央的教学综合大楼蔚为壮观,花园景观环绕四周,亭台楼阁、流水淙淙。随处可觅的精神之花——东广场主题宣传栏、环校路长征主题文化长廊、党性教育馆、校史馆、革命伟人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识牌……整个校园红色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合,徜徉其中如同接受了一场精神洗礼。
  “我们坚持党校姓党,务实创新、锐意进取,奋力实现‘全国有影响、全省创一流、全面争先进、整体上水平’,打造高水平红色学府的奋斗目标。”7月20日,市委党校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德州市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武恩智接受采访时说。
  今年以来,德州市委党校坚持质量立校办学原则,树立大党校工作思路,构建大党校工作格局,以开放思维抓党校,深入开展“创新提升年”活动,大力实施“八个一体化”提升工程,确立打造“十个党校”工作标准,全面提升办学治校工作水平,各项工作均实现开新局、育新篇、出新彩的良好局面。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徐闻对德州市委党校今年上半年工作作出批示:“德州党校的创新经验,请各位校领导参阅,各机关部室学习。要从实际出发,进而加大创新力度,以创新出活力、出人才、出效益、出经验。”
发挥“熔炉”作用打造“红色殿堂”
  市委党校开展“党校姓党、对党忠诚”专题教育,以政治建设统领教学改革创新、教育培训保障等各项工作。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毫不松懈加强党性教育,充分发挥党校在党的理论教育上的“主阵地”作用和在党性教育上的“大熔炉”作用,讲好“红色课程”。
  “坚持‘用学术讲政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校教学的主课、科研的主题,打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经典著作’‘党的历史与党的建设’等11个大模块,81门‘马’字号、‘党’字号核心课程,主体班次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占比均超70%,领导干部上讲台占比达20%以上。”武恩智表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宪法、协同发展战略等重点课程实行竞课,根据竞课结果确定任课教师,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上半年创新实行“常务副校长评课”,由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全程参加40个新教学专题的校级备课、专题竞课、课前说课、跟班听课、课后评估,严把教学专题入口关、能力素养关、授课质量关,通过落实“末位淘汰”,有2名教师未能通过“评课”被取消上课资格。上半年,学员对授课满意率达97%,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注重因需施教,增强培训实效。市委党校对中青年进修班,突出理论和党性教育,并建立成长数据库,跟踪其工作、发展情况;对专项培训班,做好个性化定制、差异化培养。通过增加案例式、参观式、体验式教学内容,开拓学员视野,提升培训效果。发挥客座教授、领导干部上讲台、外请专家的专业优势,提升学员综合素质,真正使党校成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学府。上半年,共举办主题班次17期,培训干部1937人;其他各类班次22期,培训2942人。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市委党校推出9大系列86个专题的“党校红课堂·喜迎二十大”主题微党课,讲述德州10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沧桑巨变。“开通‘党校红课堂’,依托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公众号、视频号等网络平台,把学术语言变成群众语言,切实做到宣讲课程通俗化、大众化、微型化,实现理论宣讲工作与时俱进。”市委党校副校长苑世清说。
学研结合建强“红色智库”
  市委党校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整合研究力量,创办了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的《决策参阅》,组建若干“课题组”,对关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社会热点、瓶颈问题,探根寻源、分析数据、提出建议,做到研究德州、服务德州,努力让党校成为市委市政府用得上、可信赖的“红色智库”。上半年,市委党校向市委市政府呈报《我市疫情背景下中心城区个体工商户经营现状调研报告》等多篇调研报告并得到市领导重要批示。
  在为市委市政府做好咨政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向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应邀上门授课、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参加新闻访谈节目、共同撰写理论文章等形式,在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发挥作用,4项成果上报中央有关部门。
  市委党校主动服务德州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成立了“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围绕“四个融入”“一区四基地”和省政府《关于支持德州市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置研究课题12个,撰写研究报告6篇,发表相关论文2篇,开设相关教学专题3个,与部门联合开展课题研究5项,储备调研项目3个,同时聘请5名北京专家为党校客座教授。
  “我们计划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北京、天津、济南等有关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外脑’提升研究水平。”武恩智介绍,市委党校投资20万元,委托上海梦创双杨数据科技公司设计了“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网站。“网站与北京、天津、河北协同发展网站建立链接,设置了德州新闻、四个融入、一区四基地、京津冀咨询、魅力德州和企业风采6大板块15个栏目,实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产业、发展状况等内容一键查询。”市委党校信息工作负责人刘兵介绍。网站自今年4月27日开通以来,访问量达2万余人次,点击量5万余次。
  本着“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紧缺什么就补充什么”的原则,市委党校联合京、津地区党校举办“德州市县领导干部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和相关政府部门领导授课,开展有针对性培训,上半年已开办3个班次,培训干部144人。“课程不仅邀请京、津党校老师授课,还有领导干部上讲堂、学员谈感受讲打算,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解析我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有创新、有深度的思想观点会不时碰撞出来。今后,将瞄准京津央企、强企、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助推全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市招商引资与经济合作促进中心主任杨海霞对市委党校设置的“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培训班课程赞不绝口。
建设“共建双提”基地推动理论与实践融合
  “参加此次‘检校合作’收益颇丰,自己是从校门走向校门的典型,缺乏实践支撑以致讲课底气不足。在挂职期间掌握了地方检察实践的创新思路、经验做法及经典案例,还亲身参与办案流程,打通了从校门到校门再到司法实践的大门。”7月7日,在“新时代德州共建双提基地”检校合作交流座谈会上,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教师杨书芳说。
  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从教人员必须在知识层面达到精、深、实、新、准的要求。为解决教师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问题,市委党校从全市党校系统选拔100名优秀教师,到100个各具特色、有代表性的机关、企业、乡镇、社区,建立“新时代德州共建双提基地”,通过挂职工作共提、联合科研攻关、基层锻炼学习、长期联系共建、合作共赢双提等形式,让教师走出教室、走出书本、走出网络、走出德州、走近群众,在基层、现场、一线,体验生活、面对面服务群众、点对点获取营养、实打实丰富理论。
  “该项工作得到了许多市直单位、企业、乡镇、社区的积极响应,纷纷表示愿意与我们开展合作。目前,已选派58名市、县党校优秀教师进驻首批37个‘新时代德州共建双提基地’。”市委党校校委委员、政法教研部主任陈义杰介绍,市委党校与德州市人民检察院签订了合作协议,选派徐良等6名政法教研部教师前往陵城、乐陵、夏津3个县级检察院真蹲实住,让当地经验做法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创新举措全面从严治校
  制度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市委党校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制定出台了党的建设、教学培训、科研咨政、队伍建设、行政管理等5大类68项制度,做到了“按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其中,通过修订《职称评聘办法》,将获得高层次奖项、出版个人专著、发表核心期刊作为评聘正教授的基本条件,极大激发了教研人员开展科研攻关的积极性。
  目前,市委党校正在积极打造名师、名课、名果、名嘴、名校等“五名工程”,年初启动首届“十大名师”评选活动,成立了由常务副校长任组长的名师评选领导小组,明确了唯课是举的评选标准。7月6日,时圣玉等教师获得全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首届“十大名师”称号。
  “我们创新实行全员半年述职评议并排名,排名情况作为年底评选先进的重要参考,采用全员赋分评议方式对排名前20%教职工予以表彰,对排名后5%的进行约谈。”市委党校主持组织处工作的张建国介绍,6月29日至30日,市委党校开展全员半年述职评议,逐一听取每一名教职工上半年工作述职,形成了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市委党校在学员管理上坚持“严”字当头,对到校学习培训的领导干部无论身份、职务,都视为普通学员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我们设立了‘班级管理日志’,由班主任每天记录班级情况,包括学习情况、纪律情况、考勤情况和活动情况等,以此作为班主任日常管理和学员考核的依据。”市委党校培训处负责人孙延军表示。市委党校始终树立以学员为本思想,为学员提供亲情化服务,发放在校学员“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吃、住、行、学、休、娱、安全”7个总项、21个分项,及时做好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反馈工作。
  市委党校紧贴服务导向,打造精细化管理后勤,优化提升“自主管理+服务外包”的后勤管理运维模式,对安全、物业、餐宿等各项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相互协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召开例会,开展检查,对后勤服务管理进行评估监督,加强对第三方岗位专业人才的审核把关,确保外聘人员可靠、可信、可用。鼓励结合后勤工作实际,开展物业交流学习、厨师轮岗交流、物业和食堂管理交流学习等活动,搭建与兄弟党校之间的业务交流平台,用优质服务让教职工有归属感,让学员满意。
战疫一线担使命守土尽责践初心
  今年3月初我市出现新冠疫情,市委党校被确定为防疫隔离点。接到任务后,市委党校迅速召开校委会进行安排部署,研究制定隔离点工作方案,抽调精干人员成立安置服务保障工作专班,全程封闭24小时在校值班值守。
  “隔离人员进驻后,我们迅速成立市委党校隔离点临时党支部,通过微信群召开支部党员会,传达省委、市委关于疫情防控的指示要求,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组织协调、沟通桥梁作用,做好隔离人员核酸检测、防疫物资配送等问题,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市委党校副校长刘健说。
  落实落细防疫措施的同时,市委党校精心做好人文关怀,向隔离人员每人发放一张《致隔离朋友的明白纸》,将隔离期间注意事项等交代清楚。通过开展大数据分析,创新食谱、科学搭配,并根据少数民族隔离人员的需求,实行差别化定制。
  “我们还免费赠送《三体》《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书籍,挑选素质高、业务强、有经验的心理学专家与隔离人员通过电话、视频方式进行沟通,为他们解决心理问题。邀请疫情防控专家到校开展专题培训,提高科学防控能力等,以实际行动为德州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贡献力量。”刘健介绍。3月13日至29日,市委党校共完成三批871人的安置服务保障任务,实现了零事故、零投诉,收到感谢信463封、致谢语音121条、致谢视频63个,得到省、市领导表扬。市委书记田卫东专门作出批示:“对市委党校所做工作提出表扬。”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市委党校将以省、市党代会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以不断‘赶考’的奋斗姿态,在建设一流党校新征程中再创新的辉煌。”武恩智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创新引领 打造高水平红色学府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