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
  

搭建科技企业服务云平台 打造惠企精准服务体系
(市科技局争先进项目)
  一、项目概述
  对标天津、合肥、青岛等市“互联网+科技服务”的先进做法,搭建科技企业服务云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集企业创新能力自我评价、科技政策精准推送、科研设备共享共用、科技服务机构线上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及时掌握科技政策动态提供精准服务。
  二、项目目标
  通过搭建科技企业服务云平台,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为全市1100余家科技型企业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申领创新券,提供精准高效便捷的服务,使我市科技服务水平进入全省前列,确保2024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到1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0家以上。
  三、项目内容
  一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科技企业信息数据库,从宏观和微观角度为企业创新培育工作提供战略指导和决策分析。二是通过实时更新的企业数据信息,动态分析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指标,将区域内各类企业按地区、行业等分级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三是建立科技政策信息库,实时更新国家、省、市科技政策,根据企业需求,及时精准推送。四是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自评模块,支持企业开展线上诊断,出具诊断报告,为企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推行科技情报“一站式”服务
(市科技局补短板项目)
  一、项目概述
  针对当前市场主体获取科技情报不够及时精准的问题,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立集市场主体科技情报需求咨询、科技情报信息精准查询、线上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情报信息支撑系统,为市场主体提供科技情报“一站式”服务。
  二、项目目标
  集成全球产品样本数据资源,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构建科技情报信息支撑系统,为市场主体的技术创新及时精准提供期刊、知识产权、学术论文等文献原文,帮助市场主体无障碍获取科技情报信息,提高科技创新层级和质量。
  三、项目内容
  一是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设立科技情报需求咨询库,集成各类科技情报数据资源,建立科技情报信息支撑系统。二是组建科技情报支撑系统服务团队,选拔骨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不定期赴县市区及企业提供精准指导,对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服务。三是依托科技情报信息支撑系统,实现网络信息自动采编与发布,数据库快速检索与查询,自建数据库的建库与编辑,异构数据库的分布存储与统一检索,为企业提供文献信息浏览、自助检索、原文传递等服务。
建立救助企业困难职工专项服务体系
(市民政局争先进项目)
  一、项目概述
  立足服务企业,以救助企业职工为目标,充分运用智能化和大数据手段,在社会大救助体系中建成企业职工救助专项平台,积极主动为企业稳岗纾困解难,帮助企业提高运转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二、项目目标
  2022年,实现企业职工救助人次和发放救助资金在2021年基础上均提高15%以上。
  三、项目内容
  一是精准救助。在主动发现机制中设置企业困难职工发现重点预警条件及企业困难救助指数,主动推送企业救助对象,实现应救尽救、有效保障。二是建设企业专项救助工作体系。设立职工救助专题数据库,优化提升“德救助”小程序中的企业职工救助板块,成立企业协理员队伍,形成“助困有人、申报有路、救助有平台”的工作闭环。三是构建各项救助联动新格局。依职工情况实施好临时救助、困难职工救助、困难劳模救助、职工大病救助、女职工“两癌”救助等,形成救助合力。四是提升救助水平。支持企业设立救助专项资金,发挥好慈善医疗救助帮扶基金、急难救助帮扶基金、促进发展帮扶基金等基金对企业困难职工的救助作用。五是发挥大救助平台“劳动参与”帮扶项目效能,通过创办“就业车间”“企业班车”等,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同时,引导困难群众主动转化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力资源,实现双赢。
实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
(市民政局补短板项目)
  一、项目概述
  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推进护理床位设置,探索提供喘息服务、日间照料等护理服务,培育和引进专业养老企业前来投资运营,使企业退休职工等老年人群充分享受助餐、助洁、助行、助浴等关爱服务。
  二、项目目标
  争创2022年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
  三、项目内容
  一是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按照新建社区每百户20平方米、老旧社区每百户15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年底前配建达标率达到100%。二是对企业职工实施养老服务免费培训。每年培训企业职工2000人以上,鼓励房地产等企业拓宽发展领域,助力养老服务业建设。三是开展普惠养老城企联动行动。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增强退休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四是引进和培育养老企业。依托老年产业协会,与企业形成沟通机制,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引导企业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五是对养老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在用水、用电、用气、用暖等方面给予优惠,享受居民价格。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对培育和引进的养老企业给予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对从事养老工作的企业员工给予职业奖补,将养老企业做大做强。
不动产抵押登记移动端智能审批与数据嵌入式共享应用
(市自然资源局争先进项目)
  一、项目概述
  通过不动产登记移动端智能审批与嵌入式数据共享,实现组合贷款不动产抵押登记移动端智能审批和新建商品房预告登记、转移登记的数据嵌入式应用智能审批。
  二、项目目标
  通过构建不动产抵押登记移动端办理智能审批和嵌入式数据共享项目,可以实现抵押人在移动端一次性提交贷款审批和不动产登记所需相关材料,完成智能审批;实现新建商品房预告登记、转移登记系统自动提取合同备案信息,有效减少纸质资料提交。
  三、项目内容
  一是升级改造金融机构信贷系统、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平台和不动产登记业务管理系统,完成与金融机构、房管部门系统对接。二是升级改造金融机构信贷系统移动端,实现抵押人网上身份核验和不动产抵押登记申请等文件签署。三是实行不动产抵押档案电子化、证照电子化,达到无纸质证明和零纸质材料。
“减放并调”全链条优化提升项目用地审批效率
(市自然资源局补短板项目)
  一、项目概述
  按照项目用地业务流程,实行“减、放、并、调”(减环节、放权限、并联办、调流程)的优化,形成有机融合、互相贯通、前后一体的自然资源业务管理体系,全链条优化提升项目用地审批效率。
  二、项目目标
  自我革新,流程再造,全力保项等环节,实施流程再造,提升工作效率。二是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通过材料容缺受理、容缺审查、容缺上报等环节,压减审批材料,优化审批程序,缩减审目、保投入、保发展、保运行,项目用地审批时限大幅压缩,最终达到全省先进、全国前列。
  三、项目内容
  一是6月底前出台全链条项目用地审批业务工作方案。搭建一体化德州市自然资源综合业务系统,通过优化“两规”一致性处理、“多审合一”、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规划条件出具、土地供应查时限,为项目落地提供支撑。三是深化“标准地”改革,推动政府以“承诺制”代替“审批制”,实现“拿地即开工”。推行清洁生产审核 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市生态环境局争先进项目)
  一、项目概述
  通过大力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探索推进园区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工作,实现从废水、废气、固废等排放要素管理向源头、过程、末端全流程管理转变,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项目目标
  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增产减污、提质增效;探索园区整体清洁生产审核试点,探索建立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审核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实现污染减排,腾出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用于支持新改扩建项目建设,为项目落地提供总量指标要素保障。
  三、项目内容
  一是以能源、建材、化工、印染、造纸、原料药、电镀、农副食品加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为重点,2023年3月底前完成75家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二是推进乐陵市循环经济示范园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为我市其他园区、产业集群开展整体清洁生产工作提供经验,以示范带动促进全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2023年1月底前,完成试点工作并进行自主验收,形成总结报告。三是以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为抓手,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政策、技术、资金帮扶力度,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
建设“扬尘污染防治监管服务系统”
(市生态环境局补短板项目)
  一、项目概述
  我市现有扬尘治理手段较为传统,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扬尘治理效果还不理想。建设扬尘污染防治监管服务系统,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视频识别等技术与扬尘治理深度融合,通过数据驱动提升扬尘治理智慧化水平。
  二、项目目标
  通过开发扬尘污染防治监管服务系统,实现扬尘治理的“资源整合、智慧赋能、压实责任、统一管理”,该系统为全省首创,力争成为全省典范。
  三、项目内容
  一是编制《德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监管服务系统建设方案》,采用AI智能识别及扬尘在线监测手段,自动发现存在的问题。二是整合海量的工地、堆场、污染源监测数据,实现“资源整合”。三是对扬尘治理流程进行“发现问题-任务交办-整改反馈”闭环管理。四是利用大数据,为扬尘治理政策制定、监督管理、奖惩措施等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撑,实现“统一管理”。五是加强系统使用培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持续对系统进行修改完善。
打造“智慧交通执法”品牌
(市交通运输局争先进项目)
  一、项目概述
  针对“治超”和“黑车”治理两项全国性的交通执法难题,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全力打造“智慧交通执法”品牌,走出一条“智慧赋能、科技监管”的行业治理新路,推动我市交通执法工作在全省“走在前、争一流”。
  二、项目目标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提高我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的科技水平,力争“智慧交通执法”有关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
  三、项目内容
  一是完善主城区非法营运车辆智能识别“天网”工程,加密主城区关键点位、重点区域高清视频监控布局,实现对“黑车”的智慧执法监管。二是加快全市治超非现场建设力度,推动在建和拟建非现场项目落地。三是对市级治超非现场平台进一步提质扩容,依托非现场治超,组织全市线上治超协同演练,提高科技治超线上线下协作能力。
开发“重点营运车辆运行轨迹回溯分析系统”
(市交通运输局补短板项目)
  一、项目概述
  在当前国内疫情多点暴发的形势下,定制研发“重点营运车辆运行轨迹回溯分析系统”,实现对进出疫区的营运车辆实施动态监管并提高通行效率。
  二、项目目标
  该系统首创将全国货运车辆数据应用于疫情防控的新模式,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可实时掌握我市“两客一危一货”重点营运车辆在全国中高风险区域运行路线、停留场所及返德情况信息,并将分析结果实时推送给相关部门(单位),实现市、县、企业、驾驶员四级网格化管理。
  三、项目内容
  通过“重点营运车辆运行轨迹回溯分析系统”的研发应用,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一是根据车辆具体行驶轨迹,自动发送语音信息,提醒司机在疫区及回德后做好疫情防护事项。二是实时统计分析全国各地营运车辆进出我市的数据,实现在德运行轨迹的全部回放。三是来德营运货车进行跟踪核查,缩短营运货车排查通行时间。四是对划定区域范围内的营运车辆进行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推动群众诉求解决“一网统管、一办到底”
(市大数据局争先进项目)
  一、项目概述
  通过建设系统集成解决群众诉求平台,深入推动群众诉求数据汇聚,解决群众诉求渠道过多、满意度低等问题,实现对民情民意的及时响应,更好解决基层治理问题。
  二、项目目标
  通过搭建平台,推行录入、调度、处置、督办等闭环管理,实现群众诉求统一归集、统筹管理,做到“一网统管、一办到底”,真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据了解,省内其他城市还未开展此类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三、项目内容
  一是数据汇聚。多渠道汇聚政务部门侧、互联网侧各类群众和企业诉求数据,实现“一网统管”。通过查重去重,减少多头投诉、重复投诉事件,提高办理时效,节约行政资源。二是闭环管理。设有相关业务系统的部门通过群众诉求的录入、调度、处置、提级办理等闭环管理模块,实现群众诉求无遗漏。三是督查督办。通过亮灯、“一事一评价”等方式,为年终考核提供参考,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做到“真督实查”。四是分析研判。对数据按区域、行业、性质等特征进行分类,对高频热词、诉求关键词等指标进行分析,提高预警预测能力,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五是信息查询。落实一事一跟踪,群众可通过“爱山东”APP德州分厅查询个人诉求事件办理的进度,并对办理情况进行评价。
加快电子证照数据汇聚共享 推进“免证”办事
(市大数据局补短板项目)
  一、项目概述
  针对企业和群众办事需要提供纸质证明材料“一次提供不全”“多次往返”等问题,按照“应汇尽汇”的原则,加快电子证照数据汇聚共享,通过用电子证照代替纸质证照,最大限度实现“免证”办事,减少企业和群众办事负担,提高办事效率。
  二、项目目标
  深化电子证照数据汇聚共享,完成70类电子证照同步制发,办事服务过程中,能够通过电子证照、数据共享获取的信息,不再要求企业和群众提供相应材料。
  三、项目内容
  一是完成70类电子证照同步制发。完成居住证、临时身份证明、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户籍注销证明、火化(殡葬)证明、健康证等证照的同步制发工作。二是电子证照数据归集及历史证照电子化。按照“应汇聚尽汇聚”的原则,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汇聚和历史证照电子化进度,完成存量和电子化数据。三是完成存量电子证照数据电子签章或数字签名。已归集至电子证照库的电子证照数据,需全部加盖已在省电子印章库备案的电子印章或数字签名,要求与实体证照一致。四是完成省级电子证照数据接口测试工作。根据省级部门电子证照发证清单,对省级数据接口进行实例测试,确保省级数据接口能用好用,使企业和群众能够“免证”办事。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权威发布】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