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全国优秀“非遗”传承人张长俊——
“神剪快刀”呈现万千气象

张长俊展示剪纸作品


作品《蹬缸》


作品《菊》


  

□文/图本报记者唐晓颖杨戈姜伟
  在我市有这样一位民间艺人,他传承“非遗”技艺,用一把剪刀、一张纸记录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他与时俱进,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融合,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爱上剪纸;他热心公益,深入校园宣传剪纸文化,并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免费剪纸技艺培训……他就是宁津县山花剪纸艺术培训中心负责人张长俊。
  6月10日一早,张长俊赶往位于保店镇的剪纸文化博物馆,查看装修进度。“这个博物馆是我投资800万元建设的,主要展出多年来收藏的剪纸珍品及剪纸衍生品,呈现剪纸艺术发展历程,为乡村文化振兴尽份微薄之力。”他介绍。
以纸为媒,热爱方能致远
  宁津剪纸有1000多年的历史,兼具北方剪纸的浑厚质朴和南方剪纸的灵秀纤细,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长俊出生于剪纸世家,从小受家庭熏陶酷爱剪纸,高中毕业后正式进入剪纸行业。
  剪纸看似简单,制作过程却繁杂,分为构思、设计、手绘、剪刻等10多个步骤,讲究线线相连,阳线部分错一处便导致整幅作品失败。入行初期,张长俊苦练基本功,专心于每个细节,一天有七八个小时都在练习中度过。凭借一股韧劲儿,他很快在业内小有名气。
  当张长俊听说中国剪纸界泰斗级人物、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仉凤皋是宁津县人后,萌生了拜师学艺的想法。1992年他4次登门拜访,终于打动了仉凤皋收他为徒。“深思而后有成,热爱方能致远。”张长俊牢记师傅教诲,用3年的时间提升剪纸技艺,同时不断尝试创作,形成了婉约拙朴的艺术风格。
  “剪纸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技艺,蕴藏着融合力量。它通过画面讲述故事、传递寓意,反映了善良朴实的劳动人民对美好幸福的追求。”谈及热爱的剪纸艺术,张长俊说。
守正创新,诉说时代变迁
  为传承好这门“非遗”技艺,张长俊用10年走访了宁津县周边300多个村庄、160多名民间老艺人,收集到600余套民间剪纸作品,并将其编制成册、反复琢磨。
  张长俊看来,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他突破了传统剪纸单一红色的画面,根据情景需要,通过点色技法将金、蓝、黑等颜色完美组合。传统剪纸作品受温度、湿度影响,易出现晕染、掉色等问题。张长俊经过百余次试验后,探索出了套色剪纸技法:以竹子为原料,经粉碎、发酵、过滤等工艺制成特殊纸张,染料中添加特殊矿物质,以阳刻剪纸为主稿,将不同颜色的纸张剪刻后按部位逐层装裱,实现了潮湿环境下作品不褪色。
  用心感悟生活,充分考虑现代人审美需求,张长俊创作出很多紧跟时代的剪纸作品。《神龙千禧》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龙腾九霄》《舞动的北京》《彩五环》等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专用纪念品。2020年他推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德州加油》等系列作品,宣传了同舟共济的抗疫精神。2021年,他以剪代笔讴歌新时代,推出《红船》《江山如此多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华大家庭》是张长俊最为满意的作品,从创意设计到装裱完成历时3年。整幅卷轴长20米、宽56厘米,由200余张手绘稿制成。它取材于我国56个民族手足相亲、团结相助,画面以各民族身着民族服装的一男一女形式表现,或奏乐歌舞,或生产劳作,构图巧妙、造型生动。“这幅长卷创作最大的难点在于把握各民族服饰、舞蹈、乐器的特点,人物的神情动作、服装的纹路装饰、乐器的尺寸比例都要精准。在时任山东省剪纸学会会长鲍家虎的悉心指导下,我三易其稿完成创作。剪刻时精益求精,呈现出阳纹线线相连、阴纹线线相断的镂空风格。”张长俊回忆说。
文化搭桥,热心公益回报社会
  全国优秀“非遗”传承人、齐鲁文化之星、德州市“非遗”传承人……从事剪纸35年,张长俊所获荣誉不胜枚举,被同行誉为“神剪快刀”。
  “传统文化如果不形成产业,就会慢慢衰落,传承发展需要走产业化之路。”张长俊认为。他成立了山花剪纸艺术培训中心,以生产、销售、展示、创意、体验为主体,实行现代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目前剪纸作品分为八大类、2700多个品种,不仅全国销售,还远销美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向世界宣传宁津剪纸。
  “剪纸给予我的太多了,我要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张长俊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做通了儿子张蒙蒙的工作,张蒙蒙从外地辞职回宁津负责培训中心运营,他把更多精力放在公益事业上。近年来,张长俊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为宁津及周边县市区的残障人士、农村留守妇女提供免费剪纸技艺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增加收入。目前已培训2000余人,其中有5人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
  为弘扬剪纸文化,2013年张长俊启动了“剪纸文化进校园”普及计划,向宁津县中小学生传授剪纸技艺,让学生们体验剪纸艺术魅力,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什么是文化自信”。
  对剪纸艺术发展,张长俊有自己的期盼:“让剪纸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发现和培养新一代传承人是我的责任。我愿意做践行者、逐梦人,将剪纸文化种植在校园、扎根在孩子们心上。”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神剪快刀”呈现万千气象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