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省级非遗项目﹃朔之乡﹄剪纸艺术传承人石万照——
巧手剪出家乡美

剪纸《吉庆有余》


石万照展示新作品


  

文/图记者马乐杨戈姜伟通讯员王书胜陈兰兰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双巧手,剪出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近日,走进陵城区“朔之乡”文化产业中心,省级非遗项目“朔之乡”剪纸艺术传承人石万照正娴熟地精剪细刻。房间内悬挂的一幅幅剪纸作品栩栩如生,让人惊叹不已。
  多年来,石万照在传承剪纸技艺的过程中,怀匠心,做匠人,剪纸技艺走向千家万户,让这一非遗文化得到传承和延续。
耳濡目染
结缘剪纸
  今年34岁的石万照出生在剪纸世家。父亲石成才醉心剪纸并创办“朔之乡”剪纸品牌,她从小耳濡目染,逐渐爱上这门技艺。
  在石万照的印象中,父亲有一双神奇的手,能让一张张红纸变成各种美妙的图案。“我也想像父亲一样,那真的很帅。”石万照说。
  从7岁开始,她便跟随父亲学习剪纸。父亲要求严格,她每天必须练习基本功1小时以上。剪纸易学难精,石万照直言,“打毛”手法就是她当年学习时的噩梦。“打毛”就是用剪轴灵活的剪刀,剪制纤细、匀称的锯齿纹,多用来表现动物的毛发。她哭过鼻子、摔过剪刀,父亲从不安慰,只告诉她一旦选择必须坚持到底。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不断练习,石万照的剪纸技艺逐渐纯熟,作品简练而不失细腻,逼真而不失灵动,即便脱稿剪纸、快速创作,也能得心应手。
  近年来,石万照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剪纸作品的设计与创作上,她热衷于在作品中加入时代元素,使其具有生活气息。她以“抗击疫情”为主题创作了《同心抗疫》《最美逆行者》等系列作品,向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致敬。“剪纸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手法的表现,更在于情感和思想的积淀和迸发。”在石万照看来,剪纸的创作过程就是将生活的“真”向艺术的“美”演化的过程。她希望自己的剪纸作品不仅能带给人美的艺术体验,还能带给大家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立足本地
专注创作
  “朔之乡”剪纸品牌创办于1998年,以单色、手工为主,将书法、美术融合其中,使传统的剪纸艺术更加独到、精细、别具一格。
  在石万照看来,剪纸作品的原创性尤为重要。“设计精巧、别具风格的原创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也更具生命力。”陵城区神头镇是西汉文学家东方朔的故乡。石万照的家乡纪家村,距离东方朔的出生地仅3公里。“父亲是一名东方朔迷,‘朔之乡’剪纸品牌因此而来。”石万照介绍,她听着东方朔的故事和传说长大,对东方朔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她进一步梳理、挖掘东方朔文化,创作出《智士行状图》《智圣东方朔》《桃仙子的传说》等作品。其中,剪纸长卷《智士行状图》全长8.5米,由26个有关东方朔的故事组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智圣一生。
  她还将家乡的美景也放进了作品中。在父亲、哥哥的帮助下,石万照实地采风,挑选出最能代表陵城特色的8个景观,精心设计,历时1年多时间,制作完成《陵县八景》,每幅作品都细腻柔美,从不同侧面表现出陵城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和时代特色,寓意吉祥,获得第四届长河文艺奖民间艺术类三等奖。
  发展至今,“朔之乡”剪纸先后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在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中被评为山东省最受欢迎文化创意品牌。
热衷公益
传承技艺
  在陵城区实验小学,一提到石万照,孩子们不约而同地称赞,“石老师的手真巧”“石老师剪什么像什么”……
  石万照不忘传承剪纸技艺,让更多人学习并发扬光大。自2017年起,石万照带领团队启动了“剪纸非遗进校园”文化传承公益活动,走进全市中小学进行剪纸作品展示,教授学生基本剪纸技法。“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文化传承还要依靠他们。”每次上课之前,她都会精心准备,到禹城市便展示《大禹治水》,去平原就剪制《桃园三结义》。截至目前,共走进28所中小学,接待师生参观、学习6万余人次。“通过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剪纸这项传统技艺,引导同学们欣赏非遗、热爱非遗,从而有意识地保护非遗、传承非遗。”陵城区实验小学教务处主任车安然说。
  石万照还走进社区开展剪纸公益讲座,连续5年在陵城区颐寿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武城县广运老年公寓等20余家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开展“送福祝寿”公益慈善活动,剪制了上百套优秀题材剪纸作品现场展示,传播和弘扬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同时关爱弱势群体,与陵城区残联合作,定期为残疾人开展剪纸培训,目前帮助30余人实现了灵活就业。
  在石万照心中,已经将传承剪纸文化当做自己的毕生责任。“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做好文化传承。只要能推广剪纸,我都乐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做。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剪纸、参与其中,并且能够剪出越来越好的作品,是我最欣慰的事。”她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巧手剪出家乡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手造】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