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玉雕技艺传承人张金元、黄雪静——
精雕细琢 璞玉成器
□文/图本报记者王德鹏姜伟

精雕细琢


张金元、黄雪静交流雕刻思路


作品作品《《故乡故乡》》


作品《佛手》


作品《鲑鱼回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是集审美和仁德于一身的文化载体,玉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礼记·学记》有云:“玉不琢,不成器。”玉象征着传统文化中“谦谦君子”的品质。玉器的艺术美与文化内涵更是离不开能工巧匠的雕琢。
  4月9日下午,在德州经开区董子文化街大友翡翠店,伴着雕刻笔的转动声,玉雕技艺传承人张金元细心地雕琢着作品,并不时同师妹黄雪静交流雕刻思路。
入京拜师传承玉雕技艺
  “我喜欢手工,打小就对泥塑和雕刻感兴趣。”1997年出生的张金元介绍,自己随手捡到的石头、粉笔、小木头,都会在上面刻些什么,高中毕业时选择了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从此与玉石结下了不解之缘。
  同样选择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的还有年龄稍小一点的黄雪静,只不过她更喜爱画画,尤其是工笔画。“绘画按使用的材料、手法、题材等可以分为很多门类,工笔绘画最讲究工整细致。学习工笔画是一个极度磨练耐心与观察力的过程,心真正静下来才是最好的状态,心浮气躁是画不了工笔画的。”黄雪静表示,她也没想到工笔画会引领自己走上另一条道路。
  2017年,张金元和黄雪静进入北京李博生工作室实习,拜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北京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博生,学习玉雕技艺。
  “玉是磨出来的。”张金元的一句话,点出了玉雕技艺的一大特点——费时。“磨”不仅体现在制作上,还体现在自身成长上,修身如玉,磨玉也是在磨自己。
  李博生对学生一视同仁,要求“务求尽善尽美”,从审石、设计、切料到精雕、抛光,对待每一道工序都要细致入微。
  实习期间,张金元和黄雪静认真听课,勤练基本功,有的同学觉得枯燥乏味,半途而废离开了。张金元始终心如止水,刻苦钻研玉雕技术,夜深了还在做绘画练习,看中国玉文化等相关书籍。身为老乡、校友、师妹的黄雪静,凭借多年的绘画功底,在“跨界”创作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张金元和黄雪静凭借超高的技艺和密切配合,赢得老师的表扬。2021年6月,两个人学有所成,回到德州创业。
删繁就简做减法艺术
  “金自矿出,玉从石生,非幻无以求真。玉器的制作过程就是玉的幻化过程。”张金元告诉记者,玉雕不等同于通常意义上的雕刻,讲究的是量料施工,因材施艺。
  “我们做的是活儿,不是货。从拿到一块料开始就要仔细观察,去体会、发现优缺点,然后去设计、出坯、做活儿,整个过程绝不是一遍定稿,而是反复推敲琢磨直到调整到最舒服、最完美的状态。”张金元表示,玉雕的难点在于雕刻期间产生的变化,玉石出现裂纹时要会避开或者改形,非常考验设计思维和雕刻技巧。
  “泥塑可以做加法也可以做减法,而玉雕只能做减法。”黄雪静介绍,比如在玉石上开一张脸,做个鼻子,画好脸后要把鼻子周围的料落下去,鼻子才能起来。“使用的手法是推、搬、起、落,用这些手法使一块自然形状的原石达到一个最理想的状态。我们把好的石头放在显眼的地方,有灵感时就马上把设计画上去,随时都可以进行雕刻。”黄雪静说。
  张金元告诉记者,黄雪静更加注重细节,风格细腻圆润、灵动机敏,所以他们在学徒时就分工合作,各自发挥自身优势,“我负责前期制作,师妹负责后期精修。”
  雕刻的过程是枯燥的,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心才能完成作品。玉雕的小件作品一般三五天能雕刻完成,大件作品雕刻耗时长,面对同一件作品,如果长时间没有完成,就会心烦意乱。雕刻期间,张金元和黄雪静互相鼓励,看到一块块顽石变成一个个精美的玉器,很有成就感。
弘扬工匠精神只求精品力作
  大友翡翠店是张金元和黄雪静施展“魔法”的地方,《鲑鱼回流》《母子守业》《佛手》《故乡》……一件件精心设计、带有思想温度的玉雕工艺品在此诞生。
  “这件设计的是鲑鱼回流的一个场景,体现的是为了种族壮大而逆流而上的悲壮,我们想用这件作品纪念为了幸福生活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张金元拿出作品,晶莹剔透的河水中,栩栩如生的黑色鲑鱼正在一往无前地向前冲,小鱼的身体稍显疲惫,但是眼睛透着精光,鱼儿溅起的水花和顺势而下的河水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小时候学画,为了画一个佛像,黄雪静会专门跑到寺庙里仔细观摩。而如今这股为了艺术而钻研的劲儿依然没有消退。为了雕刻好鲑鱼,张金元和黄雪静看影片、找图片,还专门买鱼回来观察。
  凭借着一股钻劲儿,张金元和黄雪静用自己的双手将一块块顽石赋予了“生命”,他们的作品《华而实》在第九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获“神龙杯”山东工艺美术创意奖铜奖,《福如东海》获中国(阳信)牛骨雕刻文化节优秀奖。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的机器设备已经可以代替手工完成雕刻工作,一件作品手工雕刻可能要几天或者更久的时间,而机雕可能只需几个钟头。
  “一个是没有生命的商品,一个是有生命的作品,机雕产品千篇一律,一遍定稿,手工雕刻则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作品,都是量料施工、因材施艺,反复琢磨而成。”黄雪静告诉记者,作品蕴含的独特文化属性,是手工雕刻同机雕最大的不同。
  “我们不会把老手艺丢弃,会坚持用传统工艺做下去。这不仅是对文化技艺的传承,也是匠人精神的延续。”张金元表示,他们将弘扬工匠精神,力求每件作品雕刻出来都是精品。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精雕细琢 璞玉成器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