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加快中心镇建设
打造县域经济“新增长极”
  

□李希岩
阅读提示
●科学确定城镇性质和发展
边界,明确城镇功能分区,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提升中心镇各类规划的操作性
●强化城镇文化属性、宜居属性,对于传统建筑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代表性建筑物、构筑物充分予以保留保护,打造特色城镇街区,提升城镇历史文化底蕴和宜居水平
●推动优质教育、培训、医疗、商业服务等机构在中心镇设立分支机构,扩大三级甲等医院对口支持范围
●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创新融资方式,探索产业基金、股权众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融资路径,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中心镇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
  市第十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中心镇要率先突破,争当产业振兴引领镇、公共服务先行镇、乡村文明样板镇、共同富裕示范镇,尽快建成县域副中心。去年11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中心镇、特色小镇和中心村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中心镇、特色小镇和中心村建设,为德州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树立样板。
  我市共有建制镇91个,总体状况是历史古镇历史文化不凸显,工业强镇竞争能力不凸显,一般乡镇宜居能力不凸显。其中,10个中心镇相对来讲,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比较完善的城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宜于率先突破,加快推进建设。具体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重点推进:
  科学编制中心镇各项规划,强化规划的引领性、指导性。科学确定城镇性质和发展边界,明确城镇功能分区,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提升中心镇各类规划的操作性,强化城镇各类规划的刚性和法律属性,探索城镇规划专家委员会制度和城镇建设行为提级审批制度,确保中心镇建设行为的科学和高效。目前,各中心镇均已聘请高水平规划单位完成了规划的编制工作,提报市规委会研究审批。
  推进中心镇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典范。统筹中心镇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以中心村为镇域副中心,完善社会服务功能,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以基层党建和文明村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镇域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整治镇村道路、河湖沟塘,规范绿化种植,将中心镇打造成镇强村美、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典范。目前,制定印发了《德州市中心镇建设指引导则(试行)》,从建筑风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景观绿化等方面,助力提升中心镇建设水平。
  加强中心镇城镇管理,提升城镇治理水平。推动县级城市管理职能下沉到中心镇,合理配置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的专业技术干部,推动成立或由县级职能部门设立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分支机构、建立中心镇规划建设委员会制度并实际运作,确保城镇规划建设行为的质量、水平和效率。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和各种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城镇建设中的作用。
  运用城市设计理念建设中心镇,做优城镇形态。在城市用地规划的基础上,深化中心镇关于城市形态、色彩、功能、文化方面的研究,为城市建设提供三维、具体、可操作的建设指引。编制中心镇出入口、标志性地段、重点街区、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对中心镇出入口、特色民居等重点街区深入研究,科学合理打造城镇形象。强化城镇文化属性、宜居属性,对于传统建筑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代表性建筑物、构筑物充分予以保留保护,打造特色城镇街区,提升城镇历史文化底蕴和宜居水平。
  提升中心镇服务功能,打造宜居城镇。统筹推进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道路交通、供水、供气、供暖、防洪排涝以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形成适应人口和产业集聚需求、高效完善的设施体系,增强承载力和吸引力。统筹布局公共交通线网、综合交通枢纽,合理扩大中心镇教育设施数量和规模,优化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布局,确保适龄人员就近、安全、方便入托入学。推动优质教育、培训、医疗、商业服务等机构在中心镇设立分支机构,扩大三级甲等医院对口支持范围;支持中心镇建设具有购物、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的商贸综合体,方便居民消费和生活,增强集聚要素的吸引力。
  加强中心镇建设管理,规范行业行为。加强对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建设队伍、建筑工匠的培训,提高城镇就业人口的建筑行业从业能力和水平,提升城镇建筑的审美水平和施工质量,扩大城镇建筑行业就业范围;加强城镇建筑的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确保限额以下自建工程的质量安全。
  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探索建立镇级财政金库,财力分配向中心镇倾斜。在镇辖区内产生的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等非税收入,除按国家规定有明确用途外,重点用于中心镇建设。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创新融资方式,探索产业基金、股权众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融资路径,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中心镇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的建设。
  创新中心镇共建模式。探索建立市级职能部门包保中心镇,参与共建机制,充分发挥市级部门职能优势、人才优势,提供建设支持,并纳入“双镇百村”年度考核。探索建立市属重点国有企业参与、帮扶中心镇建设模式,发挥企业资金优势、管理优势、平台优势,放大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本参与中心镇建设。
  (作者系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打造县域经济“新增长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