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上接A1版)

  (上接A1版)
  20年前,梁丽霞从7000元资金、3间租赁平房起步,开始了黑陶产业化的探索之路,从改进工艺到组建上百人的工艺人才队伍,创新研发了近千个品种,让黑陶实现由普通工艺品向高端艺术品转变,并不断拉长产业链条。
  “非遗保护,文化传承是基本、产业是保障,要以生产性保护推动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吸引更多年轻人愿意接过老手艺、传承老绝活。”梁丽霞说。
  依靠产业化,德州窑红绿彩的年产值已经突破2000万元,产品销往泰国、韩国等10多个国家。“我们主要深耕日用陶瓷和艺术陶瓷两大领域,同时开发了文创产品和文旅项目,极大拓宽了销售渠道,让德州窑红绿彩再次回归大众视野。”德州红绿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刘宇说。
  近年来,我市始终致力于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农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以“文化+”为内涵的产业快速发展,逐步实现从传统的单一文化产品到多元、现代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46.24亿元,增速14.55%,居全省第5位。“今后,我市将继续鼓励‘德州手造’走出去,打通设计、研发、生产、人才培训等全产业链要素,构建能够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个性化、品质化、情感化消费需求的手造产品体系。”倪靖寰说。
传承技艺与增收致富并举
  4月1日,夏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虎头鞋传承人张晓芸正带领着工人,热火朝天地赶制订单。今年是虎年,寓意平安吉祥的虎头鞋进入销售旺季,月均销售量能达到500双以上。张晓芸将县城周边爱做会做虎头鞋的人组织起来,根据特长进行分工。“目前已经有百余人加入我们,工艺熟练的一个月至少能挣3000元。”张晓芸说。
  小手艺创造大财富。近年来,我市以市场需求激活非遗文化内在动力,聚力非遗保护传承。实施传统工艺振兴工程,对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实施生产性保护。进一步促进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和衍生品的开发,引导企业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实现传承技艺与增收致富两手抓、两不误。
  麦秸画工艺传承人刘成峰依托临邑县文化馆,每年定期组织麦秸画工艺制作培训班,让群众在了解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掌握一技之长。陵城区滋镇积极打造柳编产业链,成立了3个抒柳种植基地,发展了11个柳编加工站点,培养编织能手300余人,帮助50余名贫困户稳定增收、顺利脱贫。
  手工技艺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结合,不仅为后者提供了产业发展的机遇,同时也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精神力量。“从‘手艺’到‘手造’,‘小手艺’做成‘大产业’,创造‘大财富’,不仅要做好保护和传承,更要做好挖掘和利用,使文化资源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如何让传统文化产业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如何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倪靖寰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  (上接A1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