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风筝情怀话古今

  □吴宝淑
  东风送暖,百花盛开,又到了放风筝的好时节。中国的风筝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人叫风筝为“纸鹞”或“纸鸢”。
  相传“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意思是说墨子根据鹰能在天空飞翔的原理,研究试制了3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应该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雏形。
  东汉时期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纸鸢”。晚唐,人们在纸鸢上加上竹笛,风筝飞上天以后,风一吹就发出“呜呜”的声响,好像古筝的弹奏声。据明代陈沂的《询刍录》云:“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于是就有了“风筝”的叫法。
  在古人的意识里,放风筝可以去病消灾,放掉晦气。每当风筝放飞升高后,人们就有意把引线剪断,然后让风筝远远飘走。据说这样可以带走人们身上的晦气、烦恼、苦闷、忧患和病痛。《红楼梦》里这样描写: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紫鹃:“这一去,可把病根儿都带了去了。”所以古人的说法:断了线的风筝不要去捡,那是别人丢掉的“晦气”。
  因此,在古代,放风筝不仅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也是人们节日辟邪的护身符,借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此外,古代风筝还有离别与相思之意。“向晓晴曦挂头巅,和风吹透杏花天。莫嗔侍女偏多事,偷把红丝系纸鸢。”清代王蜀瑜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闺中千金带着丫鬟一起放飞纸鸢的情景。说是放鸢,其实是闺中女子想把自己的心思告诉心中所系之人,却又碍于颜面,难于启齿,即使是最亲近的侍女也得提防。抬头望天,想着云中寄来锦书。一个“偷”字,把少女的羞涩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放风筝是春日里老少皆宜的一项健身活动,受到医疗界的重视。宋代李石在《续博物志》中说,放风筝“张口而视,可泄内热”。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说:“放之(风筝)空中,最能清目。”的确,放风筝时,极目碧空,看风筝随风飘逸,在蓝天白云间摇曳翻腾,可调节视力,消除眼肌疲劳,预防近视。
  所以,趁着春光明媚时节,有机会多放风筝,不但有益身心健康,还能重拾童年乐趣。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风筝情怀话古今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柳湖·读书】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