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州古城南门内大街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老德州南门内大街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的德州古城南门


  

本报特约撰稿人王德胜
  南门内大街南起德州老城南门,北至喧哗角,为今解放大道的东方红路至三八路一段。它处在古城的中轴线上,是德州古城最繁华的街巷。
南门
  南门位于今解放大道与东方红路交会口附近。
  明洪武九年(1376年),以原守御后千户所改建德州卫,明洪武三十年(1397),以砖筑卫城。1935年版《德县志》载:“城之外周十里零一百八十步,内周九里零十三步,阖城内占地三十七顷二十亩九分五厘七毫五丝,城墙压地九顷六十三亩三分五厘五毫”。当时南门叫朝阳门,比其他城门都要高大。
  据乾隆《德州志》记载,乾隆八年(1743)大修德州城,在东、南、西、北门外分别建设了四座瓮城。而康熙《德州志·州城全图》上西门已经出现了瓮城。瓮城是保护城门的一种防御设计,它与城墙连为一体,有圆形、方形两种,其中以圆形较普遍,形若瓮状,偏侧开门,俗称扭头门、牛头门。德州瓮城设计很有特色,东、西、北三门为圆形扭头门,南门为长方形,规模更加宏大,且瓮城门正对南城门。德州地处运河沿线,战略要地,德州瓮城的建设,除了增加有效的防御外,更起到了削弱洪水对城墙的直接冲击,防洪抗灾的作用。老德州的四座瓮城内都建有庙宇,尤以南门最多。南门上有关帝庙、魁星楼、瓮城上的三义庙和娘娘庙。其中魁星楼顺治九年(1652)建设,康熙十八年(1679)迁移到了城北学宫的东侧。建关帝庙有安邦护国之意,同时关帝爷为武财神,德州城里有关帝庙16座之多,以南门关帝庙规模最大。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关帝爷生日这天,南门一带格外热闹,关帝庙开山门,经商的、做官的、普通市民焚香烧纸,放鞭炮,前来祭拜。清朝末年,关帝庙内设立了德州商会,管理全市870余家商号。娘娘庙供奉的是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奶奶、泰山娘娘,前来祭拜求子“拴娃娃”的居多。供桌上有一排小泥娃娃,香客上香、许愿后看中哪个就在娃娃脖子上拴个红绳,带回去藏在家里,得子之后,还要前去还愿。
  三义庙取意“桃园三结义”,受重视的程度比起关帝庙来也不遑多让。1913年,三义庙内成立了消防水会,日夜有专人值班。当时庙里悬挂有一口大钟,城里发生大火,值班人员就会敲响大钟,以南门为中心,前三、后四、左五、右六,设在新华街的同善水会、南门西的福善水会、南关线市街的平安水会以及城里的市民,听到钟声就能判断出起火方位,前去救援。1915年,贡生金朝臣、劝学员李成训、董瑶琳在三义庙内设立了通俗图书馆,但规模不大,仅有几份报纸和商务印刷馆编印的《万有书库》等部分图书。
  1928年,北伐军进驻德州城,提倡破除迷信,拆除庙宇,将朝阳门改称中山门,在瓮城路东建设了德县民众教育馆,并在大厅内展出了德县的文物《顾绣五十三参画册》,画册拆分后安装在镜框中,供人参观。由于保护措施不到位,不久就有褪色现象。1930年,德县佛教会僧人觉悟通过山东省佛教总会找到山东省政府,几经努力,使这一传世之宝回到寺内,永不对外展出。
  1951年,南门及瓮城被拆除,这一带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南门口广场。1952年,德州市投资14万元,广场东南侧(今解放路新华书店对面)建设了解放后第一个最大规模的公共建筑人民剧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宽25米,长40米,砖木结构,高两层,设有联椅座位1800个。同一年,在广场西南侧建设了新华书店(今解放路新华书店位置)。1953年5月3日人民剧场落成,共和京剧团著名京剧演员赵松桥在这里进行了首场演出。此后,又陆续在书店南侧空地处建设了中国糖业糕点公司山东省德州市分公司,老德州人俗称“副食楼”,改建人民剧场南侧吊桥饭店为人民饭店,南门广场一带逐渐成为德州新的“中心角”。
喧哗角
  喧哗角位于解放大道与三八路交会处附近,当铺街、招商街、旧州署街、南门内街在此交汇。附近商铺林立,摊点众多,叫卖声从早到晚不绝于耳,由此得名。
  喧哗角处在十字路口,这一带饭店扎堆:向北是当铺街,有第一楼,饭店兼旅馆,是德州第一家营业用楼房。东北角是回民饭店华盛馆。向西是招商街,城隍庙和当时最大民用市场“小市”就在这里。向东是旧州署街,县政府、监狱、法院、公安局、教育馆在这边,东侧路南的三盛园饭庄,开办于清光绪年间,经理张七凤凰,烹调技术高超,刀法纯熟。旧时白事的席上需要狮子、大象、骆驼、马等动物造型,喜宴上需要龙凤呈祥图案,他所雕刻的动物造型栩栩如生,尤以凤凰造型逼真,展翅欲飞,因此得名张七凤凰。他切肉时,下垫毛巾,肉切碎了,毛巾丝毫无损,所以德州人又称其张七快刀,本名反而逐步被人淡忘了。当时的名厨如东临道尹公署的厨师郭兰、郭福等都多为其徒弟。民国初年,三盛园停业。1912年,张七凤凰又在喧哗角南路西开设了德庆园饭庄,一直经营到1921年。喧哗角的西南角是红砖二层鸿盛楼饭馆,坐西向东,门脸三间,楼上包间六个。由张七凤凰之子张鸿林与南门西街的于盛开办于1915年,经营人员十余人,饭店包办喜宴寿宴、白事宴,鱼翅、参鲍、燕窝、猴头风味独特,为德州城数得上的高档饭店之一。在老德州人的传说里,鸿盛楼掌柜张鸿林曾经应韩复榘之邀,到济南为来山东视察的何应钦做“酿鲫鱼”,这道菜选用海参、虾仁、蟹黄、木耳、口蘑、笋丝等为作料,煨高汤,慢火蒸制。1946年,鸿盛楼停业。
  老德州的鱼菜市场也设在这里。每天一大早,菜农、鱼贩子都集中到这里设摊销售,市里大小饭庄、商号及一些单位的伙房,都到这里来采购。上世纪30年代,菜贩多到蔬菜产地购买,菜农进城也多沿街叫卖,鱼菜市场名存实亡了。喧哗角的热闹也得益于中山市场。1928年北伐成功后,德县县政府宣传破除迷信,将城隍庙的神像拉倒,大殿两侧及庙内房舍、场地租给商人营业,办起了中山市场,市场包括百货、杂货、饭馆、剧场、茶社等行业。四里八乡的人们摩肩接踵,有的烧香还愿,拜佛祈福,有的置办货物,热闹非凡。
铺子
  从南门到喧哗角,不到1000米的距离,集中了李家大院、卢家大院、魏家大院等豪宅,两边有又一村包子铺、鸿升魁、东合成、振兴号、源祥号、庆聚祥、德庆成等门店。建筑规模最大的九章号棉布店,始建于1927年,经理王维山,店面在南门内路西,沿街修有20余米长的廊檐,很是气派,该店一直经营到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民国初年,德州还设有理发公会,会长路振华,他开设的丽华理发店就在南门内大街,有7名工作人员,是规模最大的理发店。
  1946年6月德州解放,渤海区工商管理局派人来德州组建了渤海区工商总局德州支局,两年后升级为渤海区工商管理总局德州市工商局,办公地点就设在南门里路西,直到1957年10月份搬迁到太平街路北。主要负责管理德州工商企业及转运解放战争中的军需用品,同时组建了直属百货商店,这是德州市最早的一个公营商业零售企业。由于当时德州属于老解放区,经济形势比较稳定,加上华北、华东前线战事所需,德州很快成为物资集散、转运枢纽。据1949年的统计,当时南门内大街有德义兴、庆祥昌等杂货铺达13家。
  南门内大街最著名的小吃是郭大焖子和郭二焖子。郭家住在进步街,兄弟俩制作的小吃焖子是一绝,由于名气太大,人们渐渐淡忘了他们的名字,郭大焖子和郭二焖子却叫起来了。德州产地瓜,焖子的主要原料就是地瓜淀粉,焖子谁家都会做,但水与淀粉的比例,熬制的火候、时间、搅拌的力度等,郭氏兄弟把握得最地道。郭氏焖子的摊点在南门内大街路西九章布店的北侧,紧靠布店高大的屋檐。简易的棚子,支着一架平底锅,旁边的木桶里盛着切好的粉块,几张不大的小桌。早晚出摊,生意火爆。郭氏兄弟从桶里捞出粉块切好,放入锅内,青灰色的焖子块被油一煎颤颤悠悠直晃。小桌上面放着蒜泥、麻汁、醋三种调料,食客可以根据口味自由搭配。吃的时候每人一把用铁丝特制的小叉子,小心地插住焖子块,蘸上黏稠的调料慢慢地往嘴里送,边嚼边聊天,别具风情。
  1981年,因解放德州时首先在南门打开突破口,这条贯通德州南北中轴线的主干道被命名为解放路,南门以南称解放南路,南门以北称解放北路。后来,解放路又更名为解放大道,南门内大街成了解放大道的一部分。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德州古城南门内大街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