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回望,是为更好地前行
——韩春山长篇纪实文学《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序
  

□许晨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我原籍老家在德州市陵城区(原陵县)。虽说我早已随父母在外生活成长,但那片绵延着血脉的土地永恒地存留于心。尤其父亲是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时常会回忆起那段冀鲁边区的抗战历史:“大宗家战斗”“匡五县”“十八团”“于团”“曹五旅”等……
  庚子年春天,在举国上下团结战疫的日子里,我读到了德州作家韩春山刚刚完稿的长篇纪实文学《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蓦然感受到一种力量。70多年前发生在家乡土地上的那段风烟,重新浮现在眼前。
  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后的两个月内,日本的铁蹄便踏进鲁西北三县(德县、陵县、德平)境内。陵城境内的“于团”“李玉双团”等地方民团自发地组织起来,抵御外侵、保护家园。1938年7月,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萧华率挺进纵队进入冀鲁边区,陵县的抗日斗争开始进入全国抗战的大布局。面对日寇的凶残、土匪顽劣的嚣张及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拉拢,部分民团武装左右摇摆,甚至趁我主力部队立足未稳之时,与日本人勾结在一起。在严峻的对敌斗争形势面前,陵县军民一边与日伪做着顽强的斗争,一边建立起各级抗日民主政府。同时,党的各级组织也秘密建立起来。陵县东部地区的三、四、五区,逐渐成为陵县、德县、德平三县的抗日根据地,而四区的三洄河村成了冀鲁边区二地委重要活动场所之一。何郝炬、关锋等当时的二地委领导长期在三洄河村工作居住,该村一度被人们秘密称为“小莫斯科”。
  韩春山的这部书,正是反映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片土地上的军民对敌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把三洄河村的起源诞生作为整部作品的开篇,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对于有着浓厚儒家文化思想的鲁西北来说,一个村子历史文化的繁衍,就是这片区域所有村庄历史延续的缩影。这片土地之所以被染成红色,是有着其深厚的文化基因的。这使得陵城人民在敌人的屠刀面前表现出来的那种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成为一种必然。
  接下来,作品对发生在陵城土地上的这场战争进行了全景式刻画。从组建地、县两级党委及县抗日民主政府的过程、领导成员的人事变动到县、区行政区域的划分调整;从上百次的对日作战到捉奸除匪、借粮赈灾等,作者严格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又不是对事件的简单堆砌,而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所有事件进行有序连接的同时,还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及参与其中的各类人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从分区妇联主任邱岩桂狱中对敌斗争,到除奸部长王兆曾击毙汉奸队长王秃子;从抗日县长吴匡五除夕夜遥拜母亲,到喋血苏家庙后雨夜被葬沙河畔;从三洄河魏大娘擀制杂面条,到“铁公鸡”木匠索要小米的贪婪心计……一桩桩、一件件,让读者阅读时仿佛置身于70多年前的战争年代当中,激昂、悲愤、憎恶、同情……各种情感相互交织。
  大宗家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鲁西北三县境内最惨烈的一场战斗。不甘心在平型关战役中失败的板垣师团,派安田旅团尾随跟踪115师东进纵队进入冀鲁边区,趁我八路军五支队在大宗家一带休整之际,纠集两千多日军,分乘60多辆汽车、500匹战马趁黑夜突然分割包围了大宗家、侯家等几个村庄。敌人想以偷袭的方式,全歼我冀鲁边区主力。战斗从凌晨一直打到下午4点多。虽然我军开始处于被动局面,但由于指战员的英勇奋战,最终不但冲出敌人包围,还击毙包括安田在内的500多名日军。这场战斗,过去曾有多部作品描述过,但作者在原有史料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走访,又丰富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细节……
  该书还对当年陵县境内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民团组织“于团”与“十八团”各自的发展过程及相互之间的恩怨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描述。一个由先期的抗日积极主动到最后沦为与人民为敌;一个由倭寇已杀到门前,还在那里抱守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愚昧狭隘思想,到最后加入抗战的洪流中。这其中的曲折,既展现出我党在民主统一战线中的智慧,又体现出当时对敌斗争形势的复杂性。
  韩春山现任陵城区作家协会主席。5年前,陵城作协成立并创刊《陵城文艺》时,他被推选为首届主席。5年间,陵城作协成就显著:先后建起党支部、工会等组织,发展会员近百人。与此同时,韩春山的文学创作也与时俱进,继长篇报告文学《马颊河的儿女》出版后,中篇小说《汉墓群》、短篇小说《猎人张生》亦陆续发表。
  “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让作品体现出文学应有的功用,还要让家乡走向更远。”这是韩春山的心里话。《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的采访与写作,无疑正是这种创作思想的体现,也是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本书的出版发行,让我们全景式地回望这段陵城历史的沧桑与悲壮,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希望韩春山再接再厉,为家乡陵城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再书写崭新的恢弘篇章!
  (作者系山东省作协原副主席,《山东文学》原社长主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回望,是为更好地前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柳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