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希森集团承担省良种工程试点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
盐碱地上长出“金疙瘩”

  本报讯(记者王志强通讯员贾鹏)2月15日,记者从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获悉,经过近5年努力,希森马铃薯耐盐碱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中度盐碱地上,马铃薯产量亩均达到1704.1公斤;在轻度盐碱地上,产量达到亩均4413公斤。
  希森集团于2017年承担了山东省良种工程,在东营黄三角农高区设立试验研究基地,开展耐盐碱马铃薯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充分利用黄淮海地区3000万亩盐碱地,进行大面积耐盐碱马铃薯品种推广,对促进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希森集团董事长梁希森说。
  组建近30人的盐碱地马铃薯育种及栽培专家队伍,聚集了国内外一大批知名专家和技术人才,联合省农科院等18家科研机构开展协作攻关;先后举办五届国际耐盐碱马铃薯育种及栽培技术研讨会,初步形成国际盐碱地马铃薯创新技术研讨中心平台。
  他们征集引进18家机构的试验材料,对746个组合的175224个单株、6670份高代株系、167个品种进行了耐盐碱评价筛选。筛选出了耐中度盐碱品系26份,其中较突出材料6份。初步建立了耐盐碱马铃薯资源库和耐盐碱评价体系及标准,并初步形成盐碱地优质高效马铃薯水肥、艺机、覆盖一体化栽培技术规范。
  “尽管试验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马铃薯耐盐碱品种单一、耐盐碱栽培技术不健全等问题。”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胡柏耿说,今后仍急需在扩充马铃薯耐盐碱种质资源库、形成耐盐碱品种筛选评价标准体系、耐盐碱品种选育、耐盐碱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下大气力。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盐碱地上长出“金疙瘩”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