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齐河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农”墨重彩绘丰景 黄河岸边话丰年

▲齐河的鼎泰沣农业公司带动周边千余名妇女就业(资料图)


齐河是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被划定为华北地区唯一的全国粮食生产功能区试点


  

□本报记者钟伟本报通讯员段慧张弛靖彦
  作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2021年齐河全年粮食总产27.77亿斤,增产1.37亿斤,实现“十九连丰”,连续7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该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累计建成80万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覆盖10个乡镇786个村,是全国面积最大、标准最高的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项目。30万亩核心区作为粮食生产基地于2021年入选国家现代农业(粮食)产业园,是全国5个粮食产业园之一。
  种好“中国粮食”,端好“中国饭碗”,齐河因何能交出如此优异的“粮食丰收答卷”?
地靠人来管
  设立县、乡、管区、村“四级”书记指挥田
  2月7日是农历正月初七,浓浓的年味还未散去,焦庙镇东李楼村党支部书记韩忠洽已发动村民去田间镇压划锄了。“先压后锄,有保墒增温、促苗早发的作用。”韩忠洽表示。
  作为齐河传统农业大镇,粮食生产一直是焦庙镇农业工作的重心,农业农村部粮食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全县的饮用水源地、水利部节水灌溉试点项目均位于该镇。同时焦庙镇还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
  “人勤春来早,我们齐河上下实行的是‘书记抓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力以赴打好粮食生产主动仗。”焦庙镇党委书记孙旭东表示。
  齐河把“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县、乡、管区、村“四级书记”带头抓,建立书记千亩“指挥田”,实行项目化、工程化管理。去年秋收秋种关键时期,齐河县委书记孙修炜坚持一线办公,走上田间地头,走进粮食合作社,督导秋收秋种的同时,引领全县上下全面启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
  “一把手”带头,齐河把最强力量、最优资源汇聚到粮食生产上来。加大关键环节补贴力度,县财政拿出3738万元专项资金,全力支持“吨半粮”创建:一方面鼓励群众加快秋收秋种进度,去年对全县10月15日前收获完成的玉米地块每亩补贴20元,对小麦种植地块进行深松作业的每亩补贴15元,共补贴资金2102.3万元;另一方面加快先进农业机械更新换代,县财政列支资金1000万元用于补贴先进小麦、玉米收获机、播种机等。
  苗靠“六化”旺
  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产业化同步推进
  穿行在齐河80万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内,大型追肥机、植保机、无人机已然成为春管“主角”,平整的机耕路、标准化的水渠点缀其间,每50亩一眼机井、每200亩一个生产网格……“这是能看见的,看不见的是每5000亩一支专家队伍和每5万亩一套集气象、墒情、虫情信息测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齐河县政府党组成员,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邵朱军介绍。
  立足“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齐河县坚持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产业化“六化”同步推进,通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正是齐河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先行者。公司对合作社社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供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服务标准的“五统一”服务模式,并为农民提供代耕、代播、代防、代灌、技术培训、烘干、储存综合服务。
  越来越多的农民把自己的田地或托管给了像齐力新这样的“田保姆”,或干脆入了合作社。“以前自己背着喷雾器打药,几亩地得忙活五六个小时。现在合作社统防统治,植保无人机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期统一飞防,不用我们拿一分钱;购买种子有补贴,作物受了灾有保险;粮食收获时,大型农机上阵,省力省心省本钱。”齐河县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段义恒如是表示。
  如今,齐河以县属国企齐源集团为龙头,在全县搭建起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四梁八柱,形成了县有引领、镇有骨干、村有支撑的全域服务网络,培育各类服务主体1200余个,粮食种植综合托管率90%以上,年社会化服务面积900万亩次,粮食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20万亩以上。
  就下一步发展,齐河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农业经营体系。整合供销社资源,全面推广‘供销社+国企+乡镇联合社+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农户’联农带农新模式,带动5万农户增收。实施‘五个一百’工程,全县用三年时间培育100家产业园、100家种植大户、100家规模养殖场、100家家庭农场、100家农民合作社”。
  好种出好粮
  全县小麦统一供种 供种率达100%
  粮食要高产,良田和良种缺一不可。所以,在努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六化”的同时,齐河也在积极开展良种提升工作。
  2月7日,在焦庙镇周庄村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田里,齐河县农业农村局种子站站长路永民正对45个小麦新品种进行早春苗情调查,并认真作好记录。“立春过后,麦苗进入返青拔节期,这阶段需安排适宜的管理措施,尤其是去年秋季多雨渍涝导致冬小麦播种推迟,弱苗比例较高,这些新品种各自的长势更值得关注。”路永民说,他们会把从试验田里选出的高产、优质、多抗型小麦新品种推向社会。
  好种子才能产好粮,提高单产才能提高效益。为了有自己的好种子,齐河与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达成合作意向,积极建设国内领先的协同创新育种中心,3年内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个玉米优良品种、2个小麦品种。并与鲁粮集团、山东农业大学签订框架协议,共建现代农业研究院,开展小麦抗病品种的选育推广。
  2021年齐河县财政列支1000万元开展小麦统一供种,优质良种统一供种率达到100%。为应对今年小麦播种期较晚的情况,30万亩创建核心区在前期每亩供种10公斤的基础上,追加50万公斤小麦良种,适度增加播量,确保晚播不减产。
  赵官镇大码头村的种粮大户徐立海,是良种提升工程众多受益者之一。“有了良种,我这粮食产量和收入取得了新突破:小麦平均亩产1150斤左右,玉米平均亩产超1300斤,扣除各项成本,每亩种粮纯收入突破500元。”徐立海表示,虽然去年天气影响了播种,但因小麦播量增加、基本苗足,加之土壤墒情普遍较好,苗情转化持续向好,有信心夺取夏粮丰收。
存粮如存金
  15个乡镇(街道)统一规划建设16处烘干塔及配套粮仓
  “今年粮食丰收后,有需要我还找他们烘干入仓。”华店镇杨庄村村民杨加平说。杨加平嘴里的“他们”,指的是齐河县德瑞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去年赶上持续降雨,没法晾晒,得知该公司可进行烘干,他收获当天就把所有玉米拉到这里进行烘干称重后入仓。
  粮食产后服务是整个粮食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未雨绸缪,齐河投资5亿元,在全县15个乡镇(街道)规划建设16处烘干塔及配套粮仓,今年4月底可全部竣工。建成后全县粮食储备规模达到19万吨、日烘干能力达到10800吨,确保颗粒归仓。
  粮食颗粒归仓之后,又是如何保管到位的呢?在齐河相关粮食储备库,只需在电脑上登录智能化粮库测控平台系统,就能查看库内粮食的温度、湿度、虫害等情况。
  “每个粮仓有数量不等的传感器,像这间可存储5000吨小麦的粮仓,分布着四层共200多个传感器,确保夏季不高于25℃,冬天在10℃上下。”齐河县粮油总公司总经理栾浩介绍。利用物联网+智能化储粮技术,遇到粮温异常等情况,智能系统会及时发出预警,提醒人员提前干预。
  此外,齐河还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中心,中心业务范围横跨生态环境检测13大类,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等33大类,综合检测能力达6万多项,为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专业化存储粮食宜存期可延长到4年,这让很多种植大户收粮后不急于售卖,他们都感慨农业发展碰到好时候了:“粮食刚上市的时候粮价较低,过去受储存条件制约,大伙儿怕粮食在手里坏掉就赶紧卖了。现在我们把粮食存入产后服务中心,可以等到粮价高的时候再去卖,省心省力赚得还多。”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农”墨重彩绘丰景 黄河岸边话丰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