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整合15部门42项救助事项,构建起三层保障网络,兜牢民生底线——
12.7万份清单传递幸福温度


市民政局负责同志慰问走访困难群众,讲解救助政策。记者郭庆萍摄


  

□本报记者李莉本报通讯员苏峰邢加军
  “事实无人抚养补贴1540元、低保金435元、护理和生活补贴280元,我家每月能领到政府救助金2255元。”1月14日,平原县恩城镇小洞子头村困难群众李淑芬看着手中的“幸福清单”很感激,她说丈夫前年去世了,自己是二级肢体残疾,没有劳动能力,无力抚养14岁的儿子,多亏了政府的救助和帮扶,才渡过难关,如今日子好了,心中也有了新盼头,希望儿子能顺利考上大学。
  “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市社会大救助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市民政局局长李淑华表示,去年,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的过程中,我市坚持民生跟着“民声”走,把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清单变为满足群众美好生活的“幸福清单”,126998份清单承载着党委政府的关爱,传递着幸福温度。
织牢兜底网——
  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及时救助,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大伯,您看一下这份清单,去年的各项
  救助费用有没有按时发放到位?”1月20日,德城区三里庄社区协理员陈永红走访了社区的15户困难家庭,并将一张张“幸福清单”送给他们,耐心地教他们核对数据,“您还可以登录微信‘德救助’小程序,实时查看获得救助的情况,也可以在里边申请救助、免费租赁物品等。”
  “都打卡上了,一分钱不差,很及时。”三里庄社区困难群众唐金生回答。他说自己一辈子没结婚,也没有孩子,协理员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隔三岔五就到家里来看看,讲政策、送温暖,看到有活儿,捋起袖子就帮着干。
  像陈永红一样的村级协理员,德城区共有124人,他们不管严寒还是酷暑,一直奔走于困难群众之间。“我除了帮扶现有困难群众之外,还负责新增困难群众的发现与识别工作,将他们的情况通过‘德救助’小程序上传,并帮其申请救助。”陈永红说。
  为解决困难群众办事不方便、程序多、时间长等问题,我市整合15部门42项救助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同时按照“全城申办、居家办理”的原则,在全市134个乡镇和7904个自然村全部设立了救助网点,并配齐配强工作队伍。乡镇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服务群众数量增配专职的社工人员,协助困难群众提出救助申请,将上级政策认真传达给困难群众,彻底打破了户籍地、居住地以及逐级、多门申请的限制,既铺平服务群众“最初一公里”,又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兜底项目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等基本救助事项。”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胡长林介绍,立足为民爱民,我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并逐年提高最低保障水平,去年全市城市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755元、1130元,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标准也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65元、815元。“同时还提高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特困人员和重度残疾人照料护理补贴等多项救助标准,力争全面兜住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筑牢保障网——
  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
  “前不久,大救助平台监测到四女寺镇油坊村村民孟庆水家近几月的家庭支出达到20多万元,我们第一时间介入。”武城县社会大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孙兴涛说。
  1月12日,协理员赵永生来到孟庆水家进一步核实,了解到他因患高血压综合征引发消化道出血伴随腹腔感染,前往北京治疗,2个月时间花费27万余元。“患病前,我和妻子在外打工,老母亲在家务农,我这一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不说,还借遍了亲朋好友。”孟庆水感激地说,“正在一家人犯难的时候,协理员来了解情况,还帮我申请了救助。”
  “此外,预警系统还对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重残人员、重灾群众、失业人员等群体进行重点监测,去年通过监测预警功能,武城共有560名困难群众被纳入救助范围。”武城县社会大救助中心主任李永超说。
  这是我市借助智能化系统打造的智慧救助新模式,运用大数据把各项救助变成一道“云计算题”,通过动态监测全市所有户籍人口住院结算信息,再与其家庭收入进行比对,当医疗支出达到收入一定比例时,智能研判预警系统自动将其列入预警名单,并推送给工作人员进行审核确认,做到线上预警和线下核对高效衔接,同时按照困难指数与相应的救助政策进行匹配,确定救助对象并进行及时救助,由“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
  同样通过智能研判预警系统享受到救助政策的受益者还有临邑县恒源街道三里庄村困难群众马春梅。她今年36岁,患有肾病综合征,不能干累活,她的丈夫因肺癌去世了,2个孩子都在上学,家中负债累累。大救助平台监测到马春梅家的主要劳动力去世,发出预警。恒源街道民政助理朱勇接到预警通知入户核实后,帮她们一家三口提交了低保申请。她感激地说:“家里有难处,第一时间就有人上门帮着解决,党委政府是真心实意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扎牢应急网——
  救助由“供给型”向“需求型”转变,托住群众的幸福生活
  说起“微心愿”项目,庆云县困难群众于超特别感激,他今年48岁,苦于没有技术,只能在家周边打零工,收入较低。“听说我们县社会大救助中心推行‘微心愿’项目,便把自己的心愿‘希望能掌握一门好技术,找份收入高点的工作’写在了心愿单上。”于超说。
  受益于庆云县动力提升就业培训焊工中级培训班,于超熟练掌握了打磨、焊接等技能,还被社会大救助中心工作人员推荐到北京城建八公司庆云项目部工作,家庭收入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像于超一样,全市有5126名低收入人口提交了“微心愿”,通过社会各方力量认领,已有4082人实现了心愿。
  “‘微心愿’项目不单是满足困难群众的物质需求,还包括通过教育引导、劳动参与和社会联动等方式,帮扶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低收入人群实现就业,切实提升他们的内生动力。”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延军说。
  针对相对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足等情况,我市将救助方式由“供给型”向“需求型”进行转变,通过大数据分析,把促进动力提升的各项措施标准化、信息化,由大数据平台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在大救助平台专门板块滚动展示,并同步向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推送,多层次提升困难群众内生动力。
  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深入推进的民生工作。李淑华说:“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关于推进共同富裕的任务要求,立足德州实际,加强完善社会力量救助帮扶机制建设,全面提高保障水平和发展能力,推动‘兜底民生’向‘品质民生’转变,探索低收入人群摆脱困境、走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夯实全市推进共同富裕的民生保障基础。”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12.7万份清单传递幸福温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