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庆云县省级非遗刘贵哈哈腔——
古韵老腔唱新声

王洪涛(左三)与演员们在村文化广场排练


一招一式尽显演员功底


王洪涛的扮相引起小孙子的好奇心


演员相互帮助穿戴戏服


上场前再看一下扮相


老演员言传身教


乐师调试乐器


刘贵哈哈腔传承培训班现场示范表演


排练间隙,剧团演员教村里的孩子学习哈哈腔


  

整理、创新剧目20余部,公益演出200余场,
□本报记者郭庆萍杨戈本报通讯员王洁令尹瑞楠摄影报道
  1月24日,在庆云县徐园子乡刘贵村,村民王洪涛和几位伙伴身着戏服,练习哈哈腔剧目,热闹的场景吸引了村民,小孩子纷纷模仿他们的姿势。“受疫情影响,剧团无法对外演出。”虽然有些遗憾,但是王洪涛依旧积极面对,他说:“一日不练三日空,趁着春节前的空闲时间,我们在村里的文化广场排练,也教教村里的孩子。”
  今年54岁的王洪涛学唱哈哈腔已有40余年,是省级非遗刘贵哈哈腔代表性传承人。近日,他入选了第五批德州市乡村之星·乡村文化人才。
  哈哈腔,是一种腔调高亢的地方剧种。表演风格朴实,叙述性和说唱性较强。刘贵哈哈腔,因主要传承于徐园子乡刘贵村而得名。刘贵哈哈腔的乐器以二胡、四胡和月琴为主,演唱时,先说词,后拉乐器,易于观众理解和接受,更因其喜剧风格十足,深得观众喜爱。
  2014年,王洪涛出资购置设备行头,带领王立春、王洪青等人,利用农闲及节假日免费为乡亲们演出。2019年,他组织成立了庆云县刘贵哈哈腔剧团,在他的带动和感染下,剧团人员由一开始的4人,发展到现在的20余人。
  近年来,剧团整理哈哈腔剧目20余部,参加送戏下乡、各种公益演出200余场,开设免费培训班10期,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25次。新冠疫情发生后,剧团创作抗疫剧目3部,受到观众欢迎。“刘贵哈哈腔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希望在我们的坚持下,能够影响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承哈哈腔的队伍中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王洪涛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古韵老腔唱新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大视界】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