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以厚重文化铸就城市之魂
——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之三

▲杂技情景剧《大刀传奇》演出现场


  

□本报记者马乐
  城市文化代表和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我市以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注重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致力于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用厚重文化为文明城市铸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
  一座城市的文化生态,直接影响市民的幸福感。
  每当夜幕降临,德州这座小城放缓了白天繁忙的节奏,上演另一番热闹景象,市民纷纷走进公园、广场、影院、剧院,开始了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文化“夜生活”。
  重文化,是理念,也是举措。我市把“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当作重点任务来抓,通过加大经济投入,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市级形成博物馆、苏禄文化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五馆一院”格局,并着力提升文化服务效能,让市民尽享“文化红利”。对于农村基层,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日益健全完善,实现了县市区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有文化站,村(社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目标,乡村两级文化建设和服务效能走在全省前列,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活力。
  基层文化服务好不好,群众口碑最重要。市民杨爱青是一名文艺爱好者,退休后就一直学习古筝,并多次参加市文化馆组织的古筝培训班。“自从文化云平台上线以来,我通过手机就可以学习古筝课程,再也不用天天往文化馆跑了。”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体验的发展性要求,我市创新服务供给手段,积极搭建包括文化云平台、数字图书馆等在内的综合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对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惠民项目进行综合智能管理。文化云平台上整合了公共文化艺术资源2000课时、有声读物数据库5500课时、市民课堂学习资源2900课时、文化教育资源4.6万课时。同时,群众文化活动预告、文艺社团报名、艺术公益培训等内容,在相应模块中都能找到,极大地方便了公众对公共文化信息的查询以及对资源的利用。而市图书馆致力于强化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已建成涵盖外购数字资源、自建特色资源、文化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资源的数字资源库,年点击量逾40万次。
  为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打造书香德州,今年以来,我市在中心城区大力推进城市书房建设,倾力打造城市“15分钟阅读文化圈”。德城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管理、共建共享”的原则,投资300余万元,建设6处城市书房,命名为“明德书屋”,为市民提供免费图书借阅服务。
繁荣文化精品创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今年国庆节前夕,献礼建党100周年杂技专场演出登陆德州大剧院,《大刀传奇》《运河流芳》等经典原创剧目轮番上演。“德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这两部杂技剧目都是以德州特有的地域文化为背景精心创作。”市杂技团团长付开飞介绍,“文艺精品作为时代的文明标识,既是重要的地域名片和精神视窗,又是宝贵的隐形财富。”
  市委、市政府站高谋远,出台了《德州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奖励管理办法》,建立全市优秀文艺作品项目库,对重点文艺作品实行组织化、项目化、动态化管理,推动我市艺术精品创作全面繁荣。歌曲《中国船号震天地》获得第十八届群星奖,杂技《高椅》斩获中国光谷国际杂技艺术节黄鹤金奖第一名,国画《使命》曾获“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金奖,填补了山东省中国画金奖的空白。
  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既要搞好文化事业,又要搞活文化产业。11月9日,第五届德州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线上惠民消费节启幕,4天时间发放60万元消费券,市民在购买电影票、剧院演出票、研学游和文化产品时,均能享受到政府补贴。
  我市立足本地文化优势,大力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断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强势。先后出台《德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德州市主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布局、目标作出顶层设计。争取上级资金3.15亿元,设立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打造了德州电影小镇、中国黑陶城及文旅惠民消费季等文化产业新亮点、新名片。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农业、教育、体育、健康等产业的深度融合,逐步实现从传统的单一文化产品到多元、现代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全市在建文旅项目49个,计划总投资117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07亿元。近年来,全市文化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2017年至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文化与文明相得益彰
  提到刚刚落幕的第二届德州市“奥莱之夜”文化旅游节,市民方芳记忆犹新,“节目精彩,丰富了市民的夜生活。”此次文化旅游节共持续14天,主办方组织了京剧、杂技、歌舞演出,文化创意产品展销及青少年研学游项目推广,红色电影展演等系列活动,做到“天天有活动、夜夜有演出”。
  在乡村,群众文化生活同样丰富多彩。10月20日,“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在陵城区边临镇西于架村开演,为老百姓送去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演出的戏曲选段、歌舞等节目中都加入了红色元素,台下观众看得直呼过瘾。在演出过程中,还增设了我问你答环节,问题涉及移风易俗、乡村振兴等,“既能看节目还能答题换奖品,这活动真有意思。”村民高志勇说。
  小舞台,大视野。“一村一年一场戏”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我市文化和旅游部门连续7年持续开展,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今年以来,我们注重做好结合文章,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用文艺形式传播文明新风,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市文旅局艺术科科长卓伟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演出5133场次,完成率达100%,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一支业务强、素质精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我市采取“培训+活动+比赛”的模式,不断壮大文艺队伍总量。全年成功举办声乐骨干培训班、广场舞大赛等各类活动1000多项,全面提高“德艺课堂”公益培训覆盖面,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文化生活需求。“组织培训班,让基层文艺骨干在进行自我充电、自我完善的同时,把学习内容传播、推广到群众中,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文艺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养,让百姓真正感受到了文化带来的巨大变化。”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以厚重文化铸就城市之魂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