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武城县老城镇实施人才回乡工程,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新型农民带富乡亲
  

□本报记者王志冕本报通讯员张敏戚宗普
  12月10日,走进武城县老城镇范庄农业科技光伏产业园,在种植户李秀双的温室大棚里,棵棵近人高的西红柿秧上缀满果实,成熟的柿子宛如一个个火红的小灯笼点缀在绿叶间,煞是喜人。村民们在忙着采摘、分拣、装箱,一派繁忙。
  2019年,走出农村的大学生李秀双,不顾家人反对回到老家,和丈夫一起承包了200亩土地,建起蔬菜产业化种植基地。“从开始的单一蔬菜,到现在的品种多样化,销售渠道也从蔬菜批发市场拓展到各大商超和酒店。”李秀双说,由于产品绿色无污染,夫妻俩培育的蔬菜很快得到了市场认可,尝到甜头的小两口对扎根乡村发展充满信心。
  说话间,两位村民匆匆赶来。他们围着李秀双,请教种西红柿应该施哪种肥料。“听了你的情况,我建议使用有机肥,有机肥不伤地,还能提高作物品质。”李秀双给出建议后,村民当即决定更换肥料。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老城镇把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实施人才回乡工程,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引导农业产业升级,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老城镇在外人口较多。我们多途径争取在外发展的各类人才支持和反哺家乡,动员他们通过投资、创业等方式参与农村建设,形成乡村振兴共建机制。”谈及人才回乡工程,老城镇党委书记刘杰表示。这些回乡的能人,在老城建设了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电商销售平台基地等,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领域各显其能。
  范庄农业科技光伏产业园就是这些返乡创业者的“试验田”。范庄村是一个有着1527口人的村子,原村的房屋大都比较破旧低矮。为充分改善村民居住条件,老城镇对范庄全村实施了整村搬迁。2013年底,全村拆迁旧房807座,复垦出了960余亩土地。2015年,在这片复垦的土地上“长出”了农业科技光伏产业园。短短6年时间,130个大棚被27名返乡创业者承包。大家经营得有声有色,平均每个大棚年收入可达6万元。
  “脱贫攻坚任务的如期完成,为乡村振兴向前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两大战略的衔接中,接力棒已经从种田‘老把式’传递到了高学历的新型年轻农民手上。”刘杰说,年轻人靠着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和全新的营销理念,闯出了一条科技创新与“三农”融合的致富路。
  再过一个月,陈雅娴精心呵护的40万株辣椒苗就将被运往英潮辣椒种植基地,这笔订单能给她带来2万元的收入。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的陈雅娴从事种苗繁育工作已经5年,去年,她积极响应老城镇发展现代农业的号召,来到示范园承包了6个大棚,注册成立种苗公司,做起了无土育苗工作。如今,她承包的大棚,年均收入可达15万元,还有23名村民在这打工。
  经初步统计,产业园建成以来,已带动729名村民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1.5万元。“今年我们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人才回乡工程,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为年轻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平台,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刘杰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新型农民带富乡亲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基层】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