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奏响﹃黄河文化﹄的时代强音

  □刘晓彤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问题,多次就“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发表重要论述。齐河县委、县政府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保护黄河文化,需要处理好保护与融合的关系。将黄河文化融入景区本身就是一种保护。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为恢复大清河当年盛景,并兼具城区防洪排涝功能,齐河斥资2.5亿元,打造大清河国家水利风景区,以传承历史文化、体现风土人情、展示地域风貌为经线,以保护水生态、人水和谐、诗意栖居为纬线,紧扣“发展、生态、民生”主题,按照“一河、四图(中国第一历史碑廊、大清桥、齐州塔、名人园)、五园(梅园、兰园、竹园、菊园、牡丹园)、八景(济水左绕、隐城蜃气、渔舟唱晚、官堤阴柳、长岭东环、寒沙栖雁、泰山南峙、文庙古槐)”的历史文化内涵,合理安排水陆景点,打造出疏密有致、远近映衬、昼夜互补的景观效果。
  传承黄河文化基因,需要处理好融合与传承的关系。在大清河国家水利风景区南部,齐河县重点打造了齐河民宿博物馆,这是我市第一座县级民俗博物馆,是以展现黄河流域农耕文化为主题,以保护和传承优秀民俗,建设人民群众精神家园为宗旨的博物馆,布展面积4000平方米,展出实物1000余件。这些展品展示了当年齐河县的农耕文明,还原了近百年来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情况,再现了北方人民勤劳、智慧、纯朴的历史和文明。
  齐河是龙山文化发祥地之一,龙山文化的重要代表是黑陶。齐河县在国防教育基地南部、晏婴祠西侧,投资1亿元,打造黑陶博物馆,这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与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需要处理好传承与“活起来”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国家文化年、中国旅游年等活动中融入黄河文化元素,打造黄河文化对外传播符号。”
  齐河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绣球灯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夯小调。绣球灯舞始出现于祝阿镇官庄村,从清代康熙年间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今年举办的农民丰收节活动中,绣球灯舞作为保留节目展演。齐河县沿黄地区长达几十公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产生了大量黄河号子与打夯小调。打夯小调是在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中产生出来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几百年来传唱不衰,成为齐河重要的民间音乐,应积极发掘和保护,发挥其在推动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齐河县委党校)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奏响﹃黄河文化﹄的时代强音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