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在临邑农商银行辛勤耕耘几十年的王丽华,退而不休发挥余热——
一名“老农信”的为农情怀

  11月9日,已经退休6年的王丽华在自家经营的宾馆里忙活着,她正在为来县城参加业务培训的临邑农商行乡镇网点员工免费安排食宿。王丽华嗓门清亮,快人快语,说起话来让人倍感亲切。
  1978年12月,服从临邑县劳动局对知青的安排,王丽华踏进了临邑农信社的大门,开始了她辛勤耕耘的职业生涯。因工作出色,她先后3次获评农商系统市级优秀内勤主管,6次获评市县级优秀储蓄员,10次获评先进个人,1987年当选临邑县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几十年来,她坚守初心使命,在服务“三农”征程上走在前、做表率。她的挎包里,装满了深深的为农情怀。
成为村里百事通
  1980年,那时的农信社只分内勤和外勤,内勤统称会计员、出纳员;外勤则有一个外勤主任和两名信贷人员。“当时农民生活比较贫困,社员中很少有人存款,可工作还得开展啊,我和同事们就靠勤跑腿、多动嘴,走村入户了解情况。”王丽华介绍。那时候,她负责的片区内有6个村子、582户人家。她每天背着挎包走村串户,走到哪里就把信用社存贷款的好处宣传到哪里。
  “谁家养了几头猪、种了几亩地,她比我都清楚。一听说谁家卖猪仔,她放下手里的活儿就跑去帮忙。”时任德平镇时王村党支部书记王华友说。
  农忙的时候,王丽华天不亮就下村,帮村民割麦子、收玉米、拾棉花。白天在村里跑,晚上才有时间整理账簿。煤油灯下,她把一天的凭证手工记入明细账,再按科目合计起来,最后扎平总账,时常熬到凌晨一两点钟。
  为老乡提供更好的服务,帮老乡过上好日子,是她一直坚守的信念。凭着真情换真心,老乡们都信任她,愿意找她办业务。
心细如发勤快人
  同事们都说,王丽华是个特别细心的人。2005年8月3日,年迈的张桂玲带着8张定期存单前来取款,因为十分熟悉,王丽华便问了取钱用途。张桂玲说用来买药,可王丽华接过来一算,8张定期存单加起来足足有5.6万元,而且都还未到期,便忍不住追问:“阿姨啊,买啥药需要花这么多钱?”张桂玲支支吾吾不肯说。王丽华立刻感觉不对劲,就给张桂玲的女儿打电话。等家人到达,进一步追问后,才得知遇到了诈骗团伙,立刻报了警。“多亏你警觉,那5万多块钱可是家里的全部积蓄,万一被骗走了,家里的天就塌了。”恍然大悟的张桂玲有些后怕。
  同事们都说,王丽华是个闲不住的人。那时,她虽然在内勤岗位,但每天忙完后,都会跟着外勤一起挨家挨户宣传信贷业务。1996年4月3日,走访过程中她了解到城关镇一位姓孙的客户准备养奶牛,可建牛棚的资金超出了预算,购买奶牛的钱又没着落,老孙寝食难安。她便动员外勤的同事上门考察,最终通过3万元贷款帮老孙建起了牛棚、购买了奶牛及饲料。她还把养殖奶牛多年的妹夫找来,从奶牛的挑选到饲养、防病,再到牛奶的销售,对老孙进行了详细指导。从那以后,她在宣传存贷款业务的时候,又增加了一项内容:帮着老孙宣传喝牛奶的好处。第二年,老孙便用销售牛奶的收入还清了贷款,还将剩余的钱全
把“挎包”传递给年轻人
  退休后的王丽华,仍用自己的方式为临邑农商银行奉献着。她的家人在临邑县城经营了一家宾馆,谁曾想这家宾馆竟然成了行里员工另一个温暖的家。去年,临邑农商行招录了不少外地员工,刚刚步入工作岗位,他们人生地不熟,王丽华就免费为他们提供食宿。
  年轻的同事们碰到业务难题,都会向她求助。如何跟客户建立融洽的关系,如何更精准地为客户提供适宜的产品,如何打消客户的贷款疑虑,王丽华毫无保留地耐心讲解。
  “虽然我退休了,但肩背挎包,走千村入万户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甘甜滋味令我回味无穷。唯有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接过‘挎包’奋勇前行,农商银行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王丽华如是说。部存到了临邑农信社。
□王志莹孙传超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名“老农信”的为农情怀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