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市城建档案馆通过信息化技术服务城市发展——
馆藏资源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

7月29日,湖南省住建厅组织相关单位负责人到我市城建档案馆调研


  7月29日,湖南省住建厅组织各市州城建档案机构负责人来我市城建档案馆调研学习。湖南省在城建档案管理等方面工作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缘何组团来我市调研?“德州打破传统的档案收藏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行业内创造了众多德州模式,所以距离再远也要赶过来。”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副主任周志红如是说。
  市城建档案馆在不断丰富馆藏的同时,以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作为工作主线,通过信息化技术促进城建档案工作综合发展。正因为持续的创新、富有成效的改革,每年都有10余批次的省内外同行前来调研交流。
收管存变聚通用,信息化改革让城建档案高效利用
  8月10日,家住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建华府小区的居民李先生遭遇了闹心事,因之前防水处理不好造成地面漏水,他想改造地面却不知道水管布局。一筹莫展之际朋友为他推送了“德州市城建档案馆”微信公众号,让他查询一下是否有设计图纸。登录、查询、在线申请……十几分钟的时间,李俊河便收到了所需的排水图。
  市城建档案馆成立于1987年,主要工作是围绕中心城区城建规划和建设工程项目,对房屋建筑、市政设施、重点建设工程、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的指导、保管和查询利用服务。截至目前,馆藏城建档案18大类118260余卷(册),地下管线档案7960余千米。虽然拥有宝贵且丰富的馆藏资源,但因信息化程度不高,档案一直处于搜集、归档管理等环节。
  “城建档案齐全、完整、准确、高标准移交归档是常态化基础性工作,我们不能单纯做‘保管员’,要通过信息化改造让宝贵资源‘活起来’,让深藏库房的档案发挥出最大的社会利用价值。”市城建档案馆馆长张磊说。
  自2018年起,我市开展“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加快城建档案电子化和市县档案电子信息数据一体化建设,提升地下管线探测与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档案从“收管存”向“聚通用”转变。
  “聚”,即丰富馆藏量,通过强化馆藏档案数字化及新增档案电子化、加强档案征缴工作力度、规范建设工程项目档案归档质量等方式,丰富档案种类、提升利用质量,解决了30年无法收取档案原件的困难和问题。2018年完成全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扫描著录和数据转换,成为全省首个实现馆藏档案100%数字化的城建档案馆。2019年启动城建声像档案数字化项目,提前一年实现了国家档案“十三五”规划“馆藏档案数字化、新增档案电子化、档案利用网络化”工作目标。
  “通”,即实现档案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全市区域档案信息数据可共享共用,实现异地咨询、跨馆查档。我市建立以市城建档案馆为中心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平台,以互联网、政务网、局域网三个网络系统作为支撑,2020年所有档案信息数据全部迁移至市政务云。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市区域城建档案数据信息一体化建设工作,目前陵城、乐陵、临邑3个县市区城建档案信息完成信息数据一体化建设。
  “用”,就是实现城建档案大数据的共享、共用和开放,最大化发挥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价值。在完善常规档案查询利用大厅窗口服务的同时,建成城建档案智能查询系统,让我市成为继杭州市后第二家、全省第一家实现网上查询的城建档案馆。
“谁建设谁更新”,动态监管让地下管线数据及时更新
  “你来的正是时候,昨天黑马集团牡丹华都项目的地下管网数据刚完成移交,你们两个工程挨着,正好可以使用。”8月12日,德州佰嘉置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来到市城建档案馆,得知佰嘉置业计划为新建项目铺设10千伏高压电缆时,副馆长翟德龙立即为他打印了一份最新的地下管线铺设图。
  地下管线被称作城市的“血管”和“神经”,是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通道。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供水、燃气、供热、电力、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线里程快速增加,城区地下管线纵横交错,埋设密集,稍有不慎便可能在施工中导致管道爆炸、通讯中断、供水停止等突发事件。但因为数据更新不及时、录入不规范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顺利施工。
  针对这一现状,市政府印发地下管线数据应用管理办法,市城建档案馆按照管理办法,建立“谁建设,谁更新,一次更新,多次使用”的城市地下管线动态化更新机制,相关单位在开展线路施工后,主动提报相关资料材料并进行数据更新。另外,确保数据更新及时、综合管理到位、数据互联共享、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同时,明确各相关建设单位、管线权属单位、地下管线专业管理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制定了管线查询利用、数据更新、档案移交、数据保密等专业标准、流程以及规章制度,将工作成效形成管理制度予以固化,确保数据准确、安全。经过实际运作和流程再造,实现了数据“越用越新”的目标。作为地下管线管理“德州模式”,这一方法被住建部科技中心在全国推广。
  借助地下管线管理的先进模式,每年全市入库地下管线长度达200多千米。数据的及时更新不仅方便了市民生产生活、提高了安全事故防范能力,更为城市战略安全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
传承城市文明,存凭留史资政育人
  日前,市城建档案馆召开专题研讨会,要求大家广开思路优化展览布局、丰富陈列展品,传承城市文明历史资源,进一步提升城建档案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的服务和育人功能。
  市城建档案馆始终注重城市声像档案的采集、利用和编研工作,扎实开展中心城区城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城市活动影像档案的拍摄采集和收集归档工作,坚持做到从建设项目原貌到施工、工程竣工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为此为记录城市发展、留存城市历史资源积累了丰富素材。
  为充分发挥档案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市城建档案馆推出了一系列档案精品画册、专题片等编研成果,先后举办以传承城市文化、留存城市记忆为题材主题展览6次,制作城市影像专题片100多部。2019年,市城建档案馆利用保存的珍贵照片、视频和史料,在全省城建档案行业建起第一个城建档案文化科普教育基地。该基地作为展示城市建设历史、城建档案风采、精神文明建设的档案科普教育基地,作为“城市记忆”的微缩向社会开放。先后接待500余人次前来参观学习,并成为中小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不仅如此,该馆开通“德州市城建档案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网上展厅,让广大市民足不出户即可浏览、了解城市建设的历史文脉、影像德州、城市演变、城建档案等内容,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完善工作流程服务标准、拓宽服务社会途径、提升信息化应用服务水平,经不断创新改进,全市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整体推进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新提升。市城建档案馆先后晋升为“国家一级城建档案馆”“山东省特级档案馆”,荣获“全省城建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档案业务建设示范单位”等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称号20余项。
  “城市建设是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更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能力,提升档案的信息化水平,让城建档案充分发挥赋能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价值。”市城建档案馆馆长张磊说。
□本报记者张志宁本报通讯员李强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馆藏资源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经济·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