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麦香园:“专利工艺”蒸出劲道好馒头

员工在馒头生产线上工作


  提起禹城市的特色食品,麦香园的馒头特别受市场的青睐。来自北纬37度的小麦、“三醒三发、八道压面”的工艺、从基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这些因素让小小的面团每年创造出千万元的产值,帮助百余位农民就业。
  来到麦香园食品有限公司,一走进生产车间,就可闻到馒头刚出锅的麦香味。从面粉、面饼、面团到馒头,一条日加工150袋面粉的生产线只有3个工人。每天,各式各样的馒头从这里生产出来,通过连锁商超发往全国各地,不仅有我们常吃的大白馒头,还有彩色馒头、茯苓馒头、桑叶馒头等,共38个种类的馒头。
  公司总经理邵燕将馒头做到了极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馒头姐”。她从1999年开始创业,最初只有一个馒头作坊,如今,她生产的馒头最高日销 5万斤,获得了绿色认证,销往全国。
  麦香园是如何从一家小作坊发展成如今规模?“蒸出好馒头,面粉是关键。”邵燕说,禹城市地处北纬37度,是优质小麦生长的“黄金纬度”,这里产出的小麦面筋度高,蛋白质含量高,做出来的面粉粉晶时间长,而用这样的面粉做出来的馒头,味道自然不错。有了好的原材料,邵燕又花了两年时间钻研馒头的制作工艺,自创了“三醒三发、八道压面”的工艺,还申请了专利,馒头不仅劲道,还富有弹性。“看,好馒头的标准是什么,把馒头放手心里,用力抓成一个小球,松开手,它还是能反弹回来。”邵燕说。
  麦好、面好、馒头好,但产品的知名度却不高,没有一个响亮的品牌。邵燕注册了“麦香园”商标,借着“齐鲁粮油”“德州味”等公共品牌打造,将自己的品牌包装宣传出去,生意也越来越好。
  随着馒头产业做大做强,企业也承担起了社会责任,2017年,公司与禹城市13个村党支部合作,流转土地万余亩,成立了麦香公社联合体,发展小麦标准化种植,统一购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从一粒小麦开始,建设集小麦种植、食品加工、销售推广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实现了从基地到餐桌的主食供应链。去年,麦香园与中科院、南农大、江南大学中化集团等合作,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室,实现了线上平台、线下渠道同时开拓,麦香园馒头越卖越好,品牌越叫越响。同时,基地为百余位农民提供了工作岗位。
  去年2月,听说山东医疗队在抗疫前线吃不惯米饭,想念家乡的大馒头,麦香园捐赠了17万个馒头。今年,河南洪涝灾害,麦香园又向卫辉市捐赠了1.5万个馒头、300个锅饼,组织募捐价值30余万元的物资。邵燕说:“我们是小人物,如果能实实在在把馒头做好,就是为国家做了贡献。”
□本报记者袁芳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麦香园:“专利工艺”蒸出劲道好馒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基层广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