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州孝女时俊英照顾瘫痪母亲16年——
“孝敬老人,再累也是福分”

时俊英给母亲喂饭。记者刘臻摄


  7月15日,记者来到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建华府小区瘫痪老人李兰森家中时,正看到老人的大女儿、50岁的时俊英忙着给老人按摩双腿。
  洗衣、按摩、为母亲接屎接尿……这些反复的琐事时俊英一做就是16年。1994年,48岁的李兰森患脑血栓失去自理能力,作为家中长女的时俊英悉心守护在母亲旁边。2005年,母亲病情加重,全身瘫痪,她更是辞去工作,专心伺候母亲。时俊英用行动证明,久病床前有孝子。
衣不解带照顾母亲25天
  “孝是为人子女的义务本分,只有在尽孝中,我们才能知晓恩情的宝贵,懂得责任的重要。”一句话,道出了时俊英对孝道的认识。
  1994年,李兰森突发脑血栓,半身瘫痪,失去自理能力。这时,23岁的时俊英刚到德州市民政招待所从事会计工作,为了照顾母亲,每天一下班就往父母家里跑。给父母洗衣做饭、给母亲擦洗身体。时俊英说:“弟弟妹妹年纪小要上学,我的工作单位离父母家只有两条街,照顾母亲的重担当然要由我来扛。”
  然而,母亲的病情不断加重。2005年,李兰森因脑出血住院1个多月,全身瘫痪。一天,主治医生把时俊英叫到办公室。“医生说,他们已经尽力了,现在只要一口痰噎住,母亲就可能没命,让我们心里有个准备。”时俊英一听慌了神,“哇”地一声大哭起来。这对她们一家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看着瘫在床上的母亲,父亲时金河仿佛一夜间苍老了10岁,妹妹和弟弟低泣不语。时俊英第二天就做了一个决定,辞掉工作,专心照顾母亲。此后,她整整25天没脱过衣服,没离开过母亲的病房,最多就是趴在那儿睡一会儿。功夫不负有心人,第25天,母亲病情逐渐减轻。
“你该去学校给学生讲讲护理课”
  “母亲虽然不会说话,但同样能感受喜怒哀乐,同样要活得幸福,有尊严,要长寿。”时俊英说,从一开始,她就把照顾母亲的目标定位为“幸福地度过晚年”,四处求医,用所学的护理知识对老人饮食起居进行护理。
  每天早上7点,时俊英准时到父母家,进门第一件事就是喂母亲喝蜂蜜水,吃点香蕉,然后兑好一盆温度适中的清水,拿一条热乎乎的软毛巾帮她擦拭身体。
  为防止长褥疮,她每隔半个小时就给母亲翻一次身,白天给老人按摩、敲背五六遍。她用气垫和两个枕头垫在后背、腿下等不同部位,让母亲舒服地躺着。每隔4小时左右喂一次饭,早晨8点,蒸一份鸡蛋羹;中午12点,玉米糊、蛋白粉加上蔬菜合子;下午5点30分,大米稀饭,再把一点胡萝卜或芹菜、白菜等搅碎后炒一下,拌在稀饭里喂给母亲吃。
  长期照顾母亲,时俊英有了自己的“护理经”。看到母亲脸憋得通红,她就知道老人可能喉咙里有痰,立即帮助吸痰;母亲便秘,她就熬点梨汁,给母亲喂下,第二天便有效果。
  每天,时俊英要照顾母亲到晚6点以后,由妹妹替换。此外,她一天还要洗两大盆衣服或床单。父亲心疼大女儿,让她去工作,自己照顾老伴儿,可她说:“能够陪在母亲身边,照顾她,是我的福分。”在时俊英的精心照料下,母亲一直保持着超过50公斤的体重。
  一次,时俊英发现母亲高烧不退,赶忙送到德州市人民医院。一位从医多年的老主任问她老人瘫痪在床多长时间了,时俊英说“10多年了”。老主任转身就去找病例,因为他不相信一个老人瘫痪在床这么多年还能保养得这么好。可没多久,老主任流着眼泪回来了,他手中拿着李兰森厚厚的病例说:“我从医40多年了,从没见过像你这样伺候母亲的。你该去学校给学生讲讲护理课。”
用真情传承孝道家风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时俊英却成了街道、社区出了名的“好闺女”。“我们能有这么好的闺女,是老时家几辈人修来的福气啊。”时金河逢人便夸。
  “我懂得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我们当儿女应该做的!”时俊英简单质朴的话语,默默无声的行动,满满的正能量。
  时俊英的丈夫张勇一直是她坚强的后盾,也同她一起孝顺岳父岳母。为李兰森买来氧气瓶、吸痰器,与妻子轮流照顾、陪护瘫痪的岳母。妹妹时俊梅下班后,每晚来接替姐姐照顾母亲,她说:“大姐,为父母付出的远多于我们,她是我们全家的榜样和骄傲。”远在北京的弟弟,也经常周末赶回德州照看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时俊英的言行深深影响着25岁的儿子时杰以及外甥和侄子。上大学前,时杰无论课业多忙,周末总要抽空来为姥姥喂饭、按摩。外甥、侄子一放假就来看望姥爷姥姥。
  这个平凡而普通的家庭用最淳朴的言行,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诠释着爱的真谛,传递中华民族孝道美德,感染了身边的每个人。
  记者感言:
  一个人从母亲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学、择业到结婚生子,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时俊英说:“母亲生我养我,可我做的连她给我的万分之一都没有。”
  感恩、责任、担当,孝所蕴藏的要素,不仅是一个人正心、修身、齐家的行事依据,更是社会和谐所赖以维系的价值之核。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良好参照。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孝文化是我们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的精神磐石,也是我们形塑社会价值观的价值原点。
  关爱父母,敬养老人,从自身做起,从此刻做起,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伴终身。
□本报记者刘臻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孝敬老人,再累也是福分”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