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针对这一热点,参加今年市“两会”的代表委员坦诚建言,共话发展。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粮食生产是我市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我市粮食总产稳定在700万吨以上,连年丰产稳产得益于发端自德州、在全国复制推广的粮食高产创建生产模式。通过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把良田与良种、良法实打实结合在一起,德州粮食生产取得显著成就,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市政协委员、禹城市麦香园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邵燕认为,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应坚持工业化思维、标准化种植、市场化运作,导入科技因素,实现规模化种植。
  近年来,我市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以智慧农业为抓手,各类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强龙头促转化,推动农产品由卖“原字号”向“制成品”转变,各县市区至少培育引进2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粮油、果蔬、畜禽百亿级产业集群。市政协委员、齐河美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战东表示,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打通技术、建设、管理、运营、市场各方面的瓶颈,串联起各种生产要素,捏合起“新六产”。同时,政府应配套相关政策,解决涉农企业融资难题,帮助企业抢占市场。
开展乡村建设行动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市人大代表、乐陵市郑店镇穆家村党支部书记穆同民表示,乡村振兴要实现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同频共振。具体工作中,要坚持规划引领,推进拟长久保留特色中心村等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改造提升,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大力实施人才回乡工程,市政协委员、乐陵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段梅堂表示,要制定完善相应政策,吸引高质量人才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定期开展各类专题培训班,帮助农民变身“农技专家”。
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乡村振兴,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成果。我市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采访中,代表、委员一致认为,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必须牢牢把握改革基本方向,立足实际、谋划长远、深耕细作,不断厚植“三农”发展新优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稳妥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市政协委员、乐陵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肖军建议,应充分发挥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作用,形成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健全交易档案。同时,建立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风险防控制度,健全土地流转数据,为今后实施有关涉农项目提供参考。
  市人大代表、陵城区恒丰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玲玲在政府帮助下,回乡创办了肉兔养殖合作社,并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在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实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双百工程’,新增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00家,培育高素质农民2000名”的表述后,她谈了自己的看法:“成立合作社可以让广大农民参与进来、投身进来,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看完报告,我的信心更足了,下一步我计划上马新项目,拉长产业链。”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全市10040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5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脱贫人口年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2519元增加到2020年的8608元……数字鼓舞了士气、振奋了人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市人大代表、乐陵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梁长敬表示,在后脱贫时代,要着力挖掘那些原本贫困、通过个人努力自主脱贫的典型案例,树立更多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
  报告中提出,要持续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强化扶贫资产监管,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市政协委员、齐河县伊康清真食品厂董事长左恩龙对此十分赞同,他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农村电商值得推广。此外,应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动态清零。
  □本报记者 董建新 杨鸣宇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2021开新局 聚焦市两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