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乐本报通讯员刘娜张兆坤
12月11日一大早,52岁的禹城市房寺镇西霍村村民霍德江早早来到村委会打扫卫生,随后又匆匆赶到打工的家具店,打工赚钱。由于腰部以下有残疾,他行动起来比正常人要困难很多。
霍德江5岁时患大脑炎,留下后遗症,导致肢体三级残疾,多年来与78岁老母亲相依为命,靠种地过日子,被认定为省定贫困户。由于干活勤恳、能吃苦,帮扶干部和镇村干部帮他在一家家具店找到了工作,并于2019年为他申请了扶贫公益性岗位,负责打扫本村村级办公场所卫生。“扶贫专岗一年能挣2000多元,打工每个月能挣1000元。现在有了工作,能自食其力了,俺一定好好干,用双手改变生活。 ”霍德江说。“由于受身体障碍、劳动能力弱等因素影响,贫困残疾人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 ”市残联理事长张莉介绍,扶持有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既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也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融入社会,达到扶贫扶志的双重效果。
近年来,市残联不断加强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项目,积极为贫困残疾人搭建奋斗舞台。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残疾人的就业脱贫项目,以公司、工厂、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型养殖场等社会优势资源为载体,合作建立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在安置残疾人就业和辐射带动残疾人增收致富中充分发挥作用。
12月14日,在市级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宁津县垚源木雕有限公司的厂房内,经理张立成正带领6名残疾员工在机器旁边有条不紊地加工木料。正在生产的十二生肖宝宝椅刚刚获得华东地区残疾人文化创意作品大赛文化创业产品类一等奖,公司的订单也随之增加了。
今年41岁的张立成是宁津县张大庄镇张户头村人。 20岁时右眼因木屑飞入严重受伤,被评定为四级残疾。受伤之后,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先后赴北京、济南等地拜师学习,精进自己的木雕技艺,于2016年创办了垚源木雕有限公司。事业发展的同时,他没有忘记那些同自己一样的残疾人。2017年张立成在县残联、商务局的支持下成立了残疾人创业中心,免费教授残疾人木雕技艺和电商销售知识,“电商培训班办了3期,教了近50名学员,现在他们都开设了自己的网店,还能直播带货。木雕班里的6名学员都留在了我的厂子里工作,每个月收入3000多元。 ”张立成介绍。
脱贫攻坚以来,我市共建成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73处,各级残联共培训残疾人5000余人次,共有172人获评省、市级残疾人自主创业标兵和致富能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生活贫困的残疾人而言,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机会其实更加实用。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小康,而没有稳定的就业,残疾人奔小康就是一句空话。 ”张莉介绍,下一步,市残联还将运用全市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就业创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