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市博物馆创新社会教育方式——
小学生“探秘”汉墓考古现场

讲解员介绍出土的文物。 记者马乐摄


学生们体验使用洛阳铲。 高向阳摄


汉墓外观。记者马乐摄


  □本报记者马乐屈大鹏本报通讯员宫凯王聪聪
  考古是依据古人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来探索和研究人类社会来龙去脉的一门学科。 11月5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德州市博物馆、德州市实验小学联合开展馆校合作,依托当下德城区一处汉墓考古现场即时开展社会教育活动,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历史遗迹和出土文物,了解新鲜、活态的考古现场与成果。
  汉墓考古现场位于德城区新华街道,是今年5月份一楼盘在基建施工时被偶然发现的。经过初步勘察判断为东汉晚期多室砖墓,体量较大,形制复杂,在全省较为少见。出土随葬品有陶器、铜器等,墓门、墓室内有彩绘壁画,鱼纹、菱形纹、勾云纹等呈条带状分布。据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现场负责人赵芳超介绍,目前发掘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等待省里验收后,继续开展后续保护工作。
  到达现场后,实验小学的40名学生在专家的带领下,有序参观、认真聆听讲解并积极参与互动。 5年级的学生聂子涵一直很喜欢历史和考古,了解了很多历史知识,他还专门拿了纸笔认真记录:“这次活动很有意义,既学到了知识又能参与实践,很多内容都是课堂上学不到的,我现在更加喜欢学习历史了。”“这种方式更直接、更鲜活,更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实验小学教师高向阳说。“此次活动是市博物馆创新思路,依托考古项目现场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一次尝试,在德州尚属首次,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新的学习体验。目的就是让孩子近距离接触文化遗产,接触历史文物,亲自触摸历史,收获知识和快乐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市博物馆副馆长张嵘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学生“探秘”汉墓考古现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