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实行“台账式管理、个性化诊疗、入户式随访”帮扶机制——
齐河:贫困户有了家庭医生
□本报记者钟伟本报通讯员崔志华孙骥

傅延俊(左)和老伴在院子里摘豆角。记者钟伟摄


  8月3日,赵官镇扶贫干部胡郑英和赵忆雪听说付庄村村民傅延俊刚从齐河县人民医院回来,相约去看望他。原来,傅延俊之前因为肠梗阻又一次住院了,他多次的病史记录让扶贫干部放心不下。
  今年63岁的傅延俊,年轻的时候在村里当过文书,还去当了两年兵,1984年1月退伍后,在村里当上了广播员。一直靠种地和打零工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9月的一个中午,在济南打工的付延俊突然胸部剧痛,疼痛时断时续。一开始,他没放在心上,但疼痛折磨了他三四天。实在坚持不住了,他从济南回到齐河县人民医院就医,最后诊断的结果是胃癌早期。“我一听,当时就觉得天塌了。 ”傅延俊说,原来他的父母均是因癌症去世。父母两次大病,让那时候仅靠着家里一点田地和四处干点零工的傅延俊日子更加窘迫,“那时候一年的存款也不过几百元钱。 ”傅延俊说,为了给父母治病,花光了家底。
  得知自己得了大病后的傅延俊无所适从,亲友家人积极凑钱给他治病。相对于治病,他更担心自己以后的生活。“大夫说,做完手术,要经常复查,还要吃药,这长年累月的,哪里出的起钱哦。 ”做了手术后,傅延俊干不了重体力活,收入少了许多。不光如此,他老伴因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也是个需要常年吃药的“药罐子”。每天他和老伴需要吃的药就有6种,加起来20多元。
  在他生活陷入困境的时候,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村“两委”根据傅延俊家特殊情况,帮助申报了贫困户。
  扶贫干部专门到他家“一对一”帮扶,还给他讲解扶贫特惠保“一站式”结算,以后他住院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机构减免、民政医疗救助、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报销等五重医疗保障措施后,个人承担费用不超过住院医疗总费用的10%。日常吃药也有政策兜底,傅延俊夫妇每个月光拿药就需要花费600多元,经过贫困户慢性病政策报销后花费是300元左右。镇卫生院为他安排了家庭医生,定期来给傅延俊看诊。这只是齐河县实行“台账式管理、个性化诊疗、入户式随访”的精准帮扶工作机制的一个缩影。
  另外,齐河县还加大了脱贫帮扶力度。现在,傅延俊除了流转土地的收入,还有扶贫产业项目分红等,这些分红、补贴加起来,1年也有13000余元,已经实现了脱贫。
  今年镇上还开展了“四有三净”活动,对他住的院子,以及房屋的外墙进行了粉刷、修补,院子里还种上了扶贫干部送来的月季,如今花开正艳。
  在一系列精准精心、有力有效的帮扶措施下,现在傅延俊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他还结合亲身经历创作了一段快板书:“我来表一表扶贫政策就是好,我是赵官镇的傅延俊,得了大病没精神,去医院没有钱,扶贫干部来救援……”
◆短评
精准施策不让疾病“拖后腿”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困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要问题之一。直面“看病难、看病贵”难题,齐河县通过精准施策,不让疾病再“拖后腿”。
  一方面,他们找准落脚点,从进村入户、上门服务,到安排家庭医生,对贫困户做好摸底调查,实行“一对一”帮扶,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找准发力点,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严格执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好政策,让更多因病致贫返贫的群众早日实现脱贫。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完善才能让好事更好。各级各部门要把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解决医疗能力弱、就医负担重等难题,让扶贫“红利”惠及每一个贫困群众。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齐河:贫困户有了家庭医生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