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津德)合作恳谈会在我市举行。 记者任立松摄
□本报记者任立松
30%的德州货物从天津港出口,20多万德州人工作、生活在天津,60%以上的德州农产品供应京津,包括总投资3.6亿元的嘉立荷(山东)牧业有限公司奶牛场、投资5亿元的分离膜材料创新及成果转化基地、国内知名的谷川高科技产业园等在内的“津字号”重点项目相继落户我市……7月31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津德)合作恳谈会在我市举行,盘点德州与天津近年来的合作成果,令人振奋。
我市作为全省唯一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城市,从国家战略出台伊始,就抢抓这一历史机遇,南融北接、奋力推进。
因地缘接近、人缘相亲,天津无疑是德州做好融入文章的重要节点城市。
坚实的合作基础
从德州沿京杭大运河北上,途中最重要的一站即天津,作为同处于千年大运河上的古城重镇,德州与天津的关系源远流长。高铁时代的来临,天津与德州的空间距离在拉近,经济社会往来也更加密切。
由于距离更为接近,活跃于天津的20万德州人中,乐陵人占近一半。有人曾这样描述乐陵人在天津的影响力——如果乐陵人明天睡懒觉,天津港会陷入瘫痪,塘沽的交通会失常,甚至老百姓吃馒头都成了问题。
这并非虚言。目前,在天津港,来自乐陵的劳务工人就有5000多名,是天津港各大劳务群体中最庞大的一支;在塘沽,每5个出租车司机就有3个乐陵人;而遍布天津市区街头巷尾的馒头房,十有六七都是乐陵人的。在天津,以乐陵人为主力的德州劳务群体,真正擦亮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赋予德州“优质劳动力输出基地”的品牌。
而起始于2007年政府层面的顶层推动,则将德州与天津的合作朝着更加宽广的领域延伸。
2007年,德州与天津市滨海新区建立友好市区关系,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09年,双方在此基础上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议。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更加紧密的产业合作在加深。仅在2016年7月份举行的德州(天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恳谈会上,就签下28个投资过亿元的产业合作项目,投资5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多达16个,3个项目的投资额在50亿元以上。
在天津的优质项目大批进驻我市的同时,我市企业家也将布局天津作为开辟更大市场的支撑点。据天津市合作交流办招商管理处处长王强介绍,自2017年至2019年,德州企业在天津投资项目达192个。昭示着天津与德州的产业合作已经朝着互利共赢、互促互融的方向迈进。“这将在更深层次上推动天津与德州的产业互动,为双方强化合作夯实更加深厚的根基。 ”王强说。
互补性强的合作优势
当好配角、错位发展、互利共赢。我市从与天津建立合作的起点上,就清晰勾勒出津德合作的“德州定位”。
这一定位来源于发展现实的考量。在市发改委主任邵清泽看来,无论是立足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还是着眼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活力德州、智造名城的现实,天津市丰富、优质的创新资源,都将为我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眼下,天津市拥有科研院所100余家,中高级科技人员3万多人,25所包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在内的高校以及大批职业技术学校,是科技人员最集中地区之一。在这里,创新活力澎湃奔涌——据天津市科技局合作交流处处长华强介绍,去年,天津市共有17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居全国第五;技术市场成交额超920亿元,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81.17%,连续17年位居全国第三。
当好配角,从更深层次解读,就是持续放大“研发在京津、转化在德州”的效应。
去年8月份,乐陵市政府与天津美天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协议,共同打造投资5亿元的分离膜材料创新及成果转化基地。“我们公司是天津工业大学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公司,从材料到产品再到整个系统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天津美天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楠告诉记者,早在7年前,他们就与乐陵的星光糖业开展了合作,其分离膜产品可化污水为清泉,使星光糖业成为乐陵第一家污水接近零排放企业。
分离膜材料创新及成果转化基地的落户,在为乐陵带来满足水处理、海水淡化、纺织、现代医疗等领域发展急需的关键材料及其产业化集成工艺之外,也将为相关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搭建载体和平台。
除了人才资源,天津还拥有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天津港。“德州是天津港重点深耕的腹地。”据天津港集团与会负责人介绍,自2008年开始,天津港就在我市设立无水港。近年来,天津港加快从无水港向营销港转型升级,又将苏鲁区域营销总部设在了我市,并发展了4家直营加盟店。
而随着我市不少企业“出海”,对港口资源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尽管受疫情影响,今年前5个月,齐河县、平原县借助海铁联运就发出1.6万多个标准集装箱。如何加强港口业务的合作,也成为此次恳谈会交流的课题之一。
恳谈会上,双方还就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合作,加强科技资源优势互补和科技成果转化,高端农产品生产供应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大家认为,德州与天津产业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今后将在产业链及产业园区合作、人力资源交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信息资源共享、农业生态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加深合作。
构建全方位对接机制
融入京津冀,能否率先融入地缘更接近、联系更紧密的天津,无疑是我市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红利的重要课题。
双方一致认为,深化天津与德州的合作,必须构建全方位的对接机制,通过举办更多各层级、各领域的对接活动,丰富合作内容、拓展合作外延;必须明确合作方向,通过筛选需求点、对接点,在产业、科技、人才、生态等领域开展深入对接,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必须加强项目谋划,以合作项目为载体和平台,让双方的合作取得更多丰硕成果。“这次恳谈会,标志着天津与德州站在新起点上开启了新的合作,必将持续深化津德两地的务实合作、协同发展。 ”天津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天津市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孙虎军评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