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鲁在查阅案卷(资料照)
□本报记者朱代军王德鹏本报通讯员段慧
尽管已过去月余,一切似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是,当人们路过齐河县纪委监委大楼时,还是忍不住往里看一看。他们多想,那个面带笑容、风风火火的关鲁从没离开。
关鲁,生前任齐河县纪委常委、县监委委员。 6月11日,关鲁在外出办案时,不幸因公牺牲,人生永远定格在45岁。从此,纪检监察战线痛失一位好战士,人民痛失一位好公仆。
6月17日上午10点30分,齐河县殡仪馆里,覆盖着鲜艳党旗的骨灰盒,静静地躺在告别厅中间。在场的人们再也忍不住,泪飞如雨,涕泗横流,无不痛断肝肠、扼腕叹息。
7月22日,德州市委追授关鲁同志“德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关鲁走了,永远离开了他无限热爱、倾情奋斗的纪检监察工作;关鲁走了,但他的坚守、执着精神将永远薪火相传,继续在新时代纪检监察事业中永恒绽放。
“他是真正用生命践行初心啊”
一身正气,一片赤诚,同事们不约而同地这样评价关鲁。
在关鲁生前的办公桌上,一本工作笔记无声地躺在那里。笔记最近的一次记录,是6月4日齐河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纪要,其中一条是关于党建工作的讨论。“如果关常委在的话,6月24日这天大家就一起开展党员活动了。现在,我们只好按照规定向党总支申请了延期。 ”说起这些时,齐河县纪委监委第六监察室科员王春玉双手抱着头,身体因悲伤而痛苦地颤抖。
关鲁曾担任齐河县纪委第一党支部书记,王春玉是第一党支部宣传委员。作为单位的年轻同志,王春玉用“亦师亦友”来形容与这位“上司”的关系。“我们经常在外地执行留置任务,关常委就带着我们把党员活动开展到留置点。 ”王春玉说,“他常常告诫我们,工作到哪里,党课就上到哪里。 ”
关鲁在办公室里养了3盆花,每当王春玉迷茫时,总喜欢借着帮关鲁浇花的时候,听他讲讲人生道理。现在,王春玉还是习惯去浇一浇那些花,只是,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只剩下了水流的声音。
关鲁熟悉单位每一名年轻同志的思想状况,大家有心事都爱找他解疙瘩。说起关鲁对自己的帮助,齐河县纪委监委科员单立群哭红了双眼,“他不止一次对我们讲,工作和学习就好比跑步,工作好好比跑得快,学习就是掌握方向,方向如果出了偏差,跑得越快偏差越大。 ”
纪检监察干部,首要的政治品质就是对党忠诚。而关鲁已经把忠诚融入到血液里、浸入到骨髓里。
每一次学习教育活动,关鲁都带领大家从实际效果着眼,时间上从不拖延、质量上从不敷衍。他带领的第一党支部,也是齐河县纪委“过硬党支部”。
齐河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胡永民直言,关鲁太累了。关鲁分管着2个科室,联系2个纪检组和6个乡镇,工作繁重,业务繁杂。“他常常是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儿;困了,就靠在简易沙发上歇一会儿。他走得真是太可惜了。 ”说完,胡永民抹了一把眼泪。
然而,每当有了新的任务时,“铁人”关鲁无论多么疲劳,立马精气神儿十足。
宣传、行政、调研、信访、审查调查……从2003年调入齐河县纪委起,17年来,关鲁几乎干遍了所有纪检监察岗位。无论身处哪里,他都全身心投入,与自己死磕,干就干到最好。
在关鲁办公室的壁橱里,锁着一沓厚厚的荣誉证书,这可是他心尖上的宝贝,平时总舍不得拿出来。直到整理资料时,人们才发现,关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了那么多不平凡的成就——
连续多年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多次被省、市纪委评为专项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10月、2015年6月先后被中央纪委办公厅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教育和宣传工作全国先进个人、信息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9月被省纪委机关、省人社厅评为“山东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
“他是真正用生命践行初心,把工作当成毕生事业来干啊! ”齐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赵大鹏痛惜地说。
“纪检监察干部决不能新鞋溅泥、白袍点墨”
关鲁的个子并不高,但是身材结实壮硕。他每天都会骑着一辆破旧的学生自行车来上班,这并不相称的一幕被很多同事看在眼里。
自行车是女儿上小学时用过的,关鲁舍不得扔,一直骑着。
人们不会想到,一个县纪委常委、正科级干部,在县城也算是有一定话语权的“官”,生活竟如此简朴。甚至在他牺牲后,到家里慰问的同事都说,关鲁家没有一件值钱的家具。“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关鲁就是这样的人。 ”齐河县纪委常委、县监委委员王华抽噎着说,“关鲁常跟大家讲,纪检监察干部首先自己要干净,决不能新鞋溅泥、白袍点墨。 ”
逢年过节,别处都是张灯结彩,而关鲁家客厅的灯晚上却总是关着。这是关鲁和妻子马红燕的约法三章。“晚上登门的人,大多是来说情送礼的。不要开客厅的灯,有人敲门一律不搭腔、不开门。 ”马红燕至今记着丈夫的叮嘱。
调入纪委第一天时,老领导语重心长的嘱咐,关鲁始终记在心间:“纪检监察是一项清清白白的工作,一定要管好自己,不该伸的手一律不伸,不该开的口一律不开。 ”
关鲁做到了。他的二姐夫胡学江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关鲁的母亲70多岁了,体弱多病,常年需要人照顾。工作繁忙时,关鲁就把母亲托付给济南的二姐照顾。一次胡学江开玩笑地问道:“你当官工作忙,派个车把咱老娘送到济南来总行吧? ”关鲁很是惭愧,无法脱身的他,只好委托同学开着私家车把母亲送到了济南。事实上,那个时候,关鲁身为齐河县纪委办公室主任,正掌管着整个单位的车辆调度。
这就是关鲁。他说,越是掌握权力,越要约束自己。
关鲁的“朋友圈”很小。平时来往的,只有几个关系不错的同学。即便仅有的几次和同学吃饭,他也总会利用这短暂的时间,给大家讲讲党的纪律,嘱咐大家一定要遵纪守法。
2018年夏天,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给关鲁打来电话:“鲁哥,咱们一起吃顿饭吧,顺便聊聊刘某的情况,他是我姐夫。 ”彼时,关鲁正调查一起涉嫌挪用公款、侵占集体房屋的案件,老同学口中的刘某,正是涉案人员之一。“刘某的案件还在调查中,具体情况不便透露。这次聚会我就不参加了,请你谅解。”关鲁果断拒绝了老同学的请求。从此,他也消失在这位老同学的交际圈中。
“害怕得罪人就别干纪检监察工作”
背地里,关鲁常常被人称为“铁包公”。
面对违纪违法行为,他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不查清事实绝不罢休;面对阻力和威胁,他不信邪、不怕邪,勇于亮剑,敢于斗争。 (下转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