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老马家的幸福日子
□宫玉河
  要说比翼齐飞,真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场景。
  在平原县前曹镇西马庄,就有这样的两个家庭,亲兄弟兼连襟,亲姐妹兼妯娌,不但亲上加亲,还各自为国家的“钢铁长城”送上一块优质“砖”,双双挂上了“光荣之家”的牌匾。这,就是马玉年、马玉军兄弟俩的家庭。
  当年,马家因为兄弟们多,日子穷,说媳妇都困难。上世纪80年代初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拂齐鲁大地,具有种植棉花传统的德州地区,成了全国有名的产棉大区。马家兄弟戮力同心种棉花,不几年,家里有了一定积攒。
  同时,看到当地有的家庭领回了小巧泼辣能干的四川姑娘做媳妇,老大马玉年不免动了“凡心”,一个人去了四川绵阳,跟一个姑娘敲定了恋爱关系。
  那里是个山区,交通不便,经济也不发达。女方没了父亲,家里有母亲和弟妹,不但日子不好,还受人欺负。马玉年在那里待了10来天,经过给未来的岳母做工作,最后把岳母一家老小“一锅端”到了山东。
  马玉年结婚后,小姨子常来光顾,一来二去,居然看上了玉年的兄弟马玉军。马玉军也跟哥哥马玉年一样,生得高大魁梧,干活一把好手,又能干,又懂事。于是,当妹妹的嫁给了当弟弟的。这倒好,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里处赶车没外人”了。
  马家两兄弟的家庭,“初级阶段”也不是没有磕磕碰碰,好在有个“佘太君”婆婆,把家庭关系调和得天衣无缝。
  有一次,马玉年夫妻两人吵架,恼怒之下,马玉年动手打了妻子一顿。千里迢迢嫁到这里的妻子受了委屈,起身就要回娘家。恰好婆婆赶来,劝住儿媳,然后把儿子叫过来:“我叫你耍废头,我叫你耍废头……”一边骂,一边用巴掌打了儿子几下。儿子没想到娘来这一手,赶紧抱着脑袋“脚底搽油——溜了”。接着,婆婆拉着儿媳妇的手说:“走,咱回家烙油饼去! ”一场风波就此打住。
  马家两兄弟为了家庭建设也是拼了。他们种粮、植棉、养猪、贩鞭炮、种大棚、外出打工……都盖起了红砖大瓦房,生儿育女,济济一堂。
  十多年前,马玉年的儿子马善兴应征入伍,在辽宁大连当了一名武警。五年前,马玉军的儿子马善原从大学直接入伍,在辽宁鞍山某部。
  过去被人看不起的穷兄弟,不但过上了富裕日子,还成了被政府关爱、被村人敬重的“光荣之家”。
  而马家兄弟所在的西马庄,以大棚西红柿为主导产业,建设了“西红柿嘉年华主体公园”和乡村记忆馆一处,2017年成为平原县首个全国文明村,可谓民富、村强、村风正。
  马家兄弟目前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回忆几十年的家庭变迁,一个劲儿地夸赞党的政策好,让头顶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翻了身,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老马家的幸福日子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柳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