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社会大救助新平台正式上线
副市长范宇新(右三)一行前往平原县新城社区社会大救助服务站观摩
困难群众在受理窗口办理救助
工作人员一起反复练习平台操作流程
平原县社会大救助中心办事大厅。 记者郭庆萍摄
□本报记者李莉本报通讯员马慧超焦焱
6月30日,全市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新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跟工作人员介绍了一下家里的情况,她就帮我提交了申请,现在就等工作人员上门核实了。 ”当天,家住平原县贺家行新村59岁的商付芝,来到新改建成的平原县社会大救助中心,不到1分钟,工作人员李娜就帮她把低保申请提交成功了,还给她讲解了手机申请救助操作流程。
得知自己成为新平台上线后首位受益群众,商付芝很激动:“儿子是一级肢体残疾,连吃饭都需要人喂,以前自己年轻,还能边挣钱边照顾他。如今年纪大了,实在是力不从心了,没想到政府还能给我们家帮衬一把,真是太感谢了。 ”
如今,在我市,大救助体系彻底打破了户籍地、居住地以及逐级申请的限制,群众足不出户便可通过“指尖”“电话”,申请低保、危房改造、公租房等各类救助,真正解决了大家办事不方便、程序多、时间长等问题,既打通服务群众“最初一公里”,又铺平了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
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由“蜂巢式”救助体系向“莲藕式”转变,整合救助资源,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保民生、托底线的暖心事业。社会大救助体系是否完善,关系着民生保障能力是否过硬。
而如何才能建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社会大救助体系,始终牵动着党委政府的心。早在2018年,我市就以临邑为试点,在救助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当年,临邑梳理、整合了15个部门的34项救助职能全部纳入其中,创新建立了以“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信息支撑、制度保障、城乡统筹”为鲜明特色的社会大救助体系。随着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网底”不断筑牢,社会大救助体系“救急解难”成效凸显。
为切实发挥社会大救助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构建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中的兜底保障作用,我市进行了充分调研,在充分了解困难群众“难”在何处、“忧”从何来、“盼”为何事的基础上,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并于5月9日,召开了全市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动员大会,要求加快推进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步伐,在全市构建起健全完善的社会大救助工作体制机制。“社会大救助体系一方面将原本分散在各部门的社会救助职能和帮扶政策加以梳理整合,建立困难家庭帮扶政策目录清单,通过统筹人、财、物等各类社会救助资源,以形成政府、部门、社会救助资源的合力,实现救助的精准高效便捷,同时可以有效避免多头、重复、交叉救助等问题。 ”市社会大救助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市民政局局长李淑华介绍说,此外,建立预警监测防返贫机制,统筹政策、制度、标准、对象、信息、数据等资源,健全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福利政策,以及社会力量援助和服务帮扶等,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融合,推进返贫困治理,探索建立多维度、多元化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并对困难家庭进行实时跟踪,及时发现及时救助。“因此,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构建社会大救助体系势在必行。 ”
为此,市县两级均建立了社会大救助中心,全市134个乡镇和8096个村(社区)全部设有救助网点,制定了完善的服务窗口管理和服务流程规章制度,并配齐配强工作队伍,乡镇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服务群众数量增配专职的社工人员,村居由村“两委”成员担任协理员,协助困难群众做好相关工作。
另外,还调整充实了社会大救助工作专班,对涉及市教体局、市公安局和市民政局等在内的30个社会大救助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进行了职责任务分工,整合18个部门41项救助事项以及各类救助资源,全部纳入社会大救助体系,着力解决救助分散、程序复杂、救助不精准问题,打造统筹衔接、政社互补、高效便捷、兜底有力的多层次综合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将现阶段的“蜂巢式”救助体系向“莲藕式”救助体系转变,充分发挥好大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做到各类救助项目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着力打造富有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特色的民生品牌。
申请救助一门进,足不出户“指尖办”,系统智能研判进行精准救助
来到位于平原县共青团南路与兴源东街交叉路口的平原县社会大救助中心,门口悬挂着全市统一设计的标识牌,走进办事大厅,环境优雅整洁。在业务受理区,工作人员有序受理困难群众的救助申请,而最引人注意的则是社工和志愿者窗口。“我们这两个窗口,主要是为了受理困难群众的志愿服务需求,从而提供服务;另外还主动走进困难群众家中,了解需求,主动为其提供志愿服务。”正在志愿者窗口值班的平原县爱心协会副会长范光明说。“申请救助不仅可以在社会大救助中心由工作人员帮忙办理,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微信小程序、手机APP、电话等方式,足不出户自行办理,而且操作简单。 ”李娜边演示边介绍,“以微信小程序为例,首次进入时需要拍摄身份证正反面进行实名认证,然后按要求填写相关申请信息,签名提交即可。工作人员看到申请后,进行资料审核审批,最终完成救助。当然,也可以通过拨打12345市民热线进行‘电话办’,大救助呼叫平台工作人员会根据录音记录,代为录入申请;而‘口述办’更为简单,村(社区)协理员上门后,根据困难群众口述和个人认证签名,便可帮其申请。 ”“目前平台数据库分为基础人口数据库、困难人口数据库、困难指数排名机制、数据库共享机制、救助政策数据库等几部分,通过对各类数据综合分析、智能研判,可以精确地将困难群众的资料信息与平台整合的各类救助事项进行智能比对,最终自动研判出其符合的救助事项,再由工作人员一键帮其同时申请。 ”市社会大救助工作专班办公室平台建设组负责人介绍说,救助名单按照平台数据库的居民家庭贫困救助指数排序和相应的政策标准条件最终确定,有效解决重复救助、遗漏救助等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叠加救助以及重点困难救助对象一事一议救助,在救助层面上实现了科学、公平、公正、公开,救助更加阳光、规范,从而也大大提高了救助精准度。“现在申请救助在家就能办,也不用提交五花八门的材料,没几天时间,救助金就给打到卡里了,工作人员告诉俺说这是因为落实了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原因。 ”临邑县恒源街道张庙村62岁的村民许木亭说,他的儿媳孙彦青因病丧失了生活能力,还经常往返于济南、临邑等多家医院求医治病。村协理员听他介绍了具体情况后,帮其提交了临时救助申请,“这个‘放管服’改革真是好,改到咱老百姓的心坎里了。 ”“为充分落实好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我们将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街道),优化简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地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通过大智慧赋能大救助,变申请求助为主动服务,实现救助事项乡镇(街道)审批是常态、县级以上审批是例外,谁审批谁负责,并确保环环有痕迹、步步能倒查。 ”市社会大救助工作专班办公室协调调度和流程再造组负责人介绍说,同时,将困难群众数据信息和社会救助资源进行梳理汇总、深度融合,打破信息孤岛化,建立社会救助服务“大数据”,各部门在实施救助时,都从大数据库中选取救助对象,将救助的“供”与困难群众的“需”精准对接。切实将分散受理变为集中受理、群众跑腿变为数据跑路、单一救助变为综合叠加救助,真正实现了一门受理、多元共助。
建立预警监测防返贫机制,按贫困指数排名,对困难家庭实时跟踪,主动发现主动救助
“接到协理员的电话,告诉我‘临时救助金和低保金已到账,请查收’,当时就感到很意外,最后才知道,她帮我家申请临时救助时,还帮忙提交了低保申请。 ”6月27日,家住临邑镇国寨村的邢开生说,“孩子患有白血病,四处求医治病,家里借了很多外债,日子过得很辛苦,但很多政策咱不了解,更不知道该怎么去申请,没想到政府的政策这么好,我一定努力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现行的保障政策多数为申报制,群众不可能了解所有相关政策。我们通过平台的主动预警功能和基层协理员入户核实相结合,可以彻底解决困难群众因不了解政策或者无法主动申请而享受不到应享受政策的问题。”市社会大救助工作专班办公室制度建设组负责人说,通过对救助对象家庭经济状况信息登记采集,建立社会救助对象信息数据库,并编制困难指数,评估认定低收入人群,形成相对贫困人口数据库,困难群众按困难指数排序,最需要救助的对象始终排在最前面,让救助始终围绕“最困难的人”。
贫困群众有的需要资金帮扶,但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更倾向于社会服务。想要实现困难群众困境全帮扶,需要将资金帮扶和物质帮扶、服务帮扶结合起来。为了帮困难群众解困,平台不仅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等纳入大救助体系,还将社会力量援助纳入其中。以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救助等基本救助制度为核心,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以建立预警监测防返贫机制为保障,开展针对不同类别困难群体的专业服务活动,弥补救助单一化缺陷。
平台大数据系统根据低收入人群数据库沉淀形成的救助记录,分析预测后,汇集为救助成果库,以可视化形式对辖区内救助结果进行多层次、分类别展示,嵌入发展指数,用于衡量低收入人群发展水平,实时跟踪监测其经济状况和人口结构等变化情况,实现返贫预警监测,从而再施以针对性、精准性、按需性的物质救助或服务救助,改变以往靠人工摸排走访发现的弊端,真正做到主动发现主动救助。
“仅靠救助无法让困难群众早日奔向小康生活,还得帮他们‘造血’,因此平台还增加了用工信息推送功能,将具备劳动能力的零就业家庭或者应就业未就业的家庭信息主动向人社部门进行推送,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动态实时更新,及时为困难群众推送就业信息,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岗位,对多次介绍合适岗位不就业者,给予联合惩戒,解决‘养懒汉’的问题。 ”李淑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