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庆云创造发展空间,完善配套服务——
引回“棚二代”振兴新农村

李大成为工人讲解黄瓜授粉的注意事项


  2月25日,在庆云县东辛店镇大成田园蔬菜基地的黄瓜大棚内,翠绿色的枝叶下掩映着一个个绿澄澄的小黄瓜,几名工人正在忙着采摘。基地负责人李大成笑呵呵地说,他前年年底承包了116亩土地,建起12个高温棚、6个低温棚轮茬种植黄瓜,采摘后便装箱运往北京、天津等地的大型超市,去年销售额达到了80多万元。
  今年43岁的李大成是东辛店镇坊子村人,该镇种菜有四五十年的历史。过去村里遍地都是“小土棚”,村里的“50后”“60后”靠它们养活了一家老小,可年轻人却嫌活累、麻烦,不再愿意侍弄土地,包括李大成在内的大部分青壮劳力选择了外出务工。
  然而就在李大成打拼8年、当上了北京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后,他又毅然放弃了可观的收入,再次回村种菜。这是为啥?他给出了3个答案。一是收入有保障,一个棚一季可以产1.5万公斤黄瓜,保守来算最少也能卖6万元。加之科技进步了,大棚能安装电动卷帘机、可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劳动强度降低了。二是配套服务好。村里多次带他们去寿光等地考察,镇上请来农业专家手把手教技术,还帮着找市场跑销路,从种苗到销售,全都有保障。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跟上了,县乡道路四通八达,村庄环境大变样,农家书屋、健身广场一应俱全,农民生活更加有品质。“创业环境这么好,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去打工?”同是43岁的谢俊军接过话茬。他是东锐果蔬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曾在济南“漂”过多年。2010年回乡发展特色果蔬种植,经过4年摸爬滚打,成功创办了公司,成为当地有名的“新农民”。他介绍,经县里牵线搭桥,公司与济南果品研究所、山东大学等院所成功进行了对接,在种植基地实行“统一种植规划、统一物资供应、统一生产管理、统一产品收购”的管理模式,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
  如今,田间地头像李大成、谢俊军一样的中青年多起来,并逐渐成了设施农业发展的主力军,通过提升技术含量和改进管理方式,让“小土棚”变身科技棚,大家都管他们叫“棚二代”。为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庆云县通过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和培育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种植规模化、质量标准化、经营市场化,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乡村是‘新农民’大展拳脚的舞台。我们将为他们创造更优质的发展空间,搞好配套服务,最终形成人才、土地、资金和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吸引更多‘棚二代’‘新农民’,让乡村‘年轻’起来,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庆云县委书记王晓东说。
□王洁令 王凡存 陈文彬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引回“棚二代”振兴新农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