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探索实施村事阳光报告会制度,从源头解决“两个98%”,推动乡村“三治”落地生根——
平原:“阳光”村事 筑牢根基

2017年4月7日,平原县首场村事阳光报告会在王杲铺镇王杲屯村召开


张华镇蔺庄村三季度村事阳光报告会召开


村党支部书记现场向村民述职


乡镇涉农部门负责人现场答复村民问题


  □金吉鑫张大伟李海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去年以来,平原县在基层组织党建中,探索实施了村事阳光报告会制度,以此为载体,将村级权力运行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倒逼村干部转变作风、倒逼乡村民主管理决策,推动了乡村“三治”落地生根。
阳光下的村“两会”
  ——干部清白老百姓明白
  10月18日,鲁西北平原阳光明媚。在平原县张华镇蔺庄村文化大院村事阳光报告会现场,蔺庄村的“三务三资”也摆在阳光下,接受村民监督问询。
  村事阳光报告会于去年在平原县876个村全面推开,是以公开村级党务、事务、财务,资产、资源、资金为内容的村民自治新举措。蔺庄村党支部书记蔺庆华、文书胡文华先后介绍当季度本村“三务三资”情况及上次村事报告会问题落实情况,现场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的质询。
  村民焦金才率先“发难”。“村里井井通问题还没有解决,新挖的18眼机井都没有通上电,是怎么回事? ”蔺庆华现场答复,“村里已经实地丈量所需铺设电线的长度,完成了预算,接下来将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商定购置材料等事宜,由村里统一出工修建。 ”
  村民温希路对近期村庄垃圾清运不及时有意见。参会的镇环卫办主任翁长军向村民解释:“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村民占道晒粮,放置石头、树干等杂物,影响垃圾清运车进出村庄;二是秋收期间,垃圾较多。近期,环卫办将增加人手、增加清运频次,强化督导,杜绝占道晒粮。 ”
  两个小时的时间,蔺庄村村事阳光报告会,按照“一述两问三定四评”的程序有序进行。“一述”就是由村党支部书记代表班子就“三务三资”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述职。“两问”就是坚持问计于民、问困于民,征求对县乡村三级的意见建议和群众个人诉求。“三定”就是对征求的意见和诉求,定责任人,定目标,定措施,建立“三定台账”,确保问题销号整改,跟踪落实。“四评”就是开展村党支部书记自评、村“两委”干部评价、党员评价和村民代表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考量报告会召开质量的重要依据。
  这是一场阳光下的报告会。主持人为乡镇包村干部,乡镇“两代表一委员”、涉农部门负责人、村“两委”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党员及村民代表悉数到会。村支书现场报告、答复,村民现场质询、评议。
  “活动不设门槛,邀请上访户、困难户等个人诉求多的村民参加现场质询;不方便现场问的,可以填写征求意见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林春冉介绍。
  不仅如此,村事阳光报告会正逐步由“线下”向“线上”延伸。“村内有党员和村民两个微信群,党务和村务会在群内及时公开、征求意见建议,方便在外务工的村民知晓、参与、监督村级事务。 ”张华镇包村干部霍传旺说。
从“一贴了之”到“你问我答”
  ——简洁方式解决复杂顽疾
  平原县村事阳光报告会制度已经实行了一年半,开展了四轮集中活动。从活动伊始,村事阳光报告会就不断让村干部红脸出汗。
  平原县最早在王杲铺镇开展试点。“去年,我刚到任,就遇到了村民集体上访,反应张排村支书多占土地、宅基地、压价收树三项问题。 ”王杲铺镇党委书记高洪星说。村民上访后,王杲铺镇立即组织乡镇、社区两级干部到村庄召开现场会议,村支书与村民现场问答,化解了干群矛盾。“事后证实,是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沟通不畅造成了矛盾。反映的三个问题,多占的土地是支书流转的承包地,宅基地是支书购买其他村民的;收树这件事,支书现场许诺,今后不再从事此项工作。这些答复消除了村民的疑虑,两年来这个村再也没有人上访。 ”高洪星说。
  张排村的试点,掀开了平原县全面推广村事阳光报告会的序幕。2017年4月7日,平原县首场村事阳光报告会在王杲铺镇王杲屯村召开,王杲铺镇包村干部、乡镇涉农部门、村“两委”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党员、村民代表悉数到场。
  王杲屯村412口人,人均耕地不足2亩,各项工作处于中游。这样开会直面群众,所在地小胥片区总支书记刘新迪有顾虑,“一是怕没人提问,冷场;二是怕乱套,群众斗干部。 ”
  平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守学不这么看:原来村级事务、村级账务收支明细表,往公示榜“一贴了之”,部分支书懒得说、村民不好意思问,造成双方沟通不畅,形成矛盾。现在一张桌子摆开,支书与村民坐下来,你问我答,虽然形式简单,但直接有效,管用。“全村80多户村民每家每户都来了代表,大家来就是想看看这个会管不管用,有第一个发言的,村民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提意见了。”王杲屯村党支部书记宫耀亮记忆犹新。
  村民宫明章现场提问,说村内道路两边绿化树木死了30%。近期看到又重新补植上了新的绿植,不知这些树是苗木公司负责更新,还是村集体又花了冤枉钱。从支书口中得知村里没花冤枉钱,宫明章才满意地坐下。
  村民杨艳花哭诉,自己刚交了生育罚款,家里生活困难。现在政策放开了,能不能退回部分罚款。经过村民现场集体商议,大家一致认定,政策就是政策,不能变通;村“两委”将为她的丈夫找工作,并补贴部分生活用品,帮助其度过难关。“十事九不全,两口子还有闹意见的时候呢。原来的时候,村级事务决策,有的村是村党支部书记一个人说了算,有的村是村党支部几个人商量着办。村务公开,财务明细账张榜公示,村民能看懂的不多。 ”高洪星说。“现在实行面对面现场报告、现场质询、现场答复、现场评议,将原来我贴你看、一贴了之的单一公开形式,变为干部群众面对面,我说你议大家评的双向交流。村级治理更加民主、透明、高效。 ”
  运行一年多来,阳光报告会逐步从“疾风骤雨”向“和风细雨”转变,逐步从缓解矛盾向谋划发展过渡。“我们片7个村,每个村已经开了4次村事阳光报告会。开会时除了化解矛盾、促进稳定,更多的是在商讨村里发展振兴问题。现在反映问题的越来越少了,提发展意见的越来越多。”刘新迪说。
从源头化解“两个98%”
  ——基层治理不缺办法缺气魄
  在李守学看来,乡村98%的矛盾源自误会,98%的误会源自沟通。 2016年,平原县委组织部做了调研:3年来全县农村信访共989件,反映农村干部问题的346件,占农村信访总数的30%以上,其中涉及经济问题的251件,占70%以上,涉及作风问题的70件,占20%以上。
  面对以上情况,平原县统一思想:抓基层党建缺少的不是办法,缺少的是敢于直面矛盾、揭短亮丑的胆量和气魄,缺少的是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和精神,缺少的是一以贯之、永不摇摆的行为和品质。
  为此,平原县全面推行村事阳光报告会制度,为确保活动动真碰硬,不出现“群众演员”。活动伊始,平原县注重顶层设计,规范报告内容、形式,建立问题解决机制。“报告内容必须包含11条党务、8项财务、11条事务明细,6项‘三资’内容;对村民提出的问题,能现场答复的现场答复,不能现场答复的,会后由乡镇党建办分类梳理汇总,县乡村三级分类解决。 ”林春冉说。
  平原县委先后印发《关于全面规范农村党务财务事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县委书记将“三务三资”报告会作为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县乡先后组织召开动员会、培训会、现场会、情况分析会120余场次。
  在活动推进过程中,县委组织部、农业、民政等部门业务人员组成督查组,每季度抽取不少于30%的村庄现场督查。同时,利用基层党建“可视化”系统,实现了电子化督查全覆盖。报告会后,通过电话回访、入户了解等方式进行常态化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同时,强化结果运用。将阳光报告会召开情况纳入村支部书记和村党支部的星级考评,并与干部报酬直接挂钩,并对每季度各乡镇督查结果进行量化评分,计入乡镇基层党建考核。去年以来,先后对8名思想不重视、工作组织不力的村党支部书记,分别扣发500至1000元岗位补贴。
  健全的机制,确保了村事阳光报告会质量,提升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过去大喇叭喊开会,没人听。现在大喇叭一喊,都来。村民都明白了,村里的事不是支部几个人的事,得大家商量着一块办。 ”宫耀亮说。
顶层设计 一抓四促
  ——化解存量矛盾清零增量矛盾
  2017年以来,平原县876个村庄连续开展四轮次报告会,累计公开村级事务11700余项,群众当场提出质询问题7196条,村干部当场答复5869条,事后答复1327条,需县乡协调解决村庄拆迁、危房改造、道路维修、桥梁改造、沟渠清淤等问题319条,得到了广大镇村干部的充分认可。“阳光报告会直面群众、简单管用,杜绝了藏污纳垢、保障了公开民主。 ”张华镇党委书记李好云说。“杜绝了村干部原来的家长作风,卸掉了我们的思想包袱,真正做到了踏踏实实当干部,坦坦荡荡干事业。 ”张排村党支部书记安子健说。
  完善的顶层设计让平原村事阳光报告会在探索实施中,呈现出四个特点:报告内容接地气,包括党务、财务、政务、村务等老百姓关心关注的全部村事;参加人员全面,既包括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全体人员,又包括全体党员干部,还包括所有在家的村民;报告形式多样,实行“面对面”现场报告、现场质询、现场答复、现场评议;问题解决机制健全,能现场答复的现场答复,不能现场答复的会后及时跟进,下次报告会通报解决情况。
  信访量最能直观反应村事阳光报告会的成效。 2017年,平原县农村信访共209件,同比下降36.6%;反映农村干部问题的79件,同比下降31.6%。 2018年前三季度,平原县农村信访共90件,同比下降27.8%;反映农村干部问题的39件,同比下降32.5%。“一年多的探索,初步实现了‘一抓四促’的效果,即促进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促进基层民主管理、促进村干部思维和工作方式转变,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李守学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平原:“阳光”村事 筑牢根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平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