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秋季调脾胃 注意燥与凉
作者:石少军本报
  □本报记者石少军本报通讯员王琰
  寒露过后,天气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必须适应自然界的变化。10月16日,德州市中医院内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山东省中医技术骨干李勇提醒市民,秋季养脾胃小心秋燥,注意不要贪凉。
脾胃不和当心老胃病
  据李勇介绍,我们平时所说的脾胃不和,从中医角度讲是脾胃虚弱及消化功能减退的表现。脾胃虚弱者多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食少、大便溏泻、面色萎黄;脾阳虚主要表现为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会腹痛、腹泻;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易饥饿、胃酸、口舌生疮等。如果不予以及时治疗,会发展变成人们常说的老胃病。
宜食甘寒养阴食物
  在饮食方面要少吃伤人体津液的食物,如辣椒、烧烤等。宜食甘寒养阴的食物,如梨,清热利尿、润喉降压、清心润肺、镇咳怯痰,对预防秋燥大有好处,但多吃易腹泻。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喝粥为主,如百合莲子粥、银耳雪梨粥等;可多吃些红枣、枸杞子等;还可多吃胡萝卜、番茄、冬瓜、莲藕、赤小豆、山药等。宜少食寒凉食物,以免脾胃受损,针对脾胃虚弱的儿童,应尽量避免食用零食和冷饮。
中医治疗效果好
“中医对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具有不少独到之处。 ”李勇说,首先,中医治疗脾胃病是从整体调节,治疗用药灵活多变,因时因人因地制宜。此外,中医治疗手段多样,有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食疗等,并且副作用极小,治疗远期疗效好,缓解症状比较快。
  李勇介绍,市中医院研制的苏桔颗粒、柴铃舒肝散等自制剂效果好,对于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疗效快,还包括独有的特效物理疗法:通过中药散剂加热外敷,治疗慢性腹泻、慢性胃炎,效果显著。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秋季调脾胃 注意燥与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