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抢抓全省唯一试点县机遇坚持“四个决不允许”要求
武城创新政策推进就地城镇化
作者:下转A2版
  武城讯(王涛 王玉磊吴华)“这下放心了,我在村里的权益不受影响,以后孩子也能顺利在县城上学。 ”9月13日,武城县李家户镇王家户村村民王风志从县农经局工作人员手中接过盖着钢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移备案证》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王风志长年在县城务工,考虑到孩子以后的受教育情况,一直想将户口迁至县城,又担心将来在村里的承包地和宅基地等权益享受不到原来的同等政策。而8月26日省政府正式批复将武城列为全省唯一的实施产城融合推进就地城镇化试点县后,通过了解政策,坚定了他“离开”农村进城落户的想法。
  在全国上下全面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含金量如此之高的全省产城融合推进就地城镇化试点缘何“落户”武城?
  “省、市两级正在有序推进的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城中村城边村居民市民化、农村农民就地就近市民化‘三个市民化’都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目的。 ”武城县县长张磊说,“近年来,我们的两区同建、产城融合、户籍制度改革等工作具备就地城镇化的有利条件,并且全县上下敢闯敢试推进试点工作的意愿强、决心大,为顺利推动工作开展凝聚了思想共识。 ”
  以往产业都是城镇化的“配角”,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割裂。而武城县推进的产城融合就地城镇化旨在以产促城、依城兴产,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造条件,在全省建立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武城模式”。结合两区同建工作,武城县以建成的34个新型农村社区和60处产业园区为平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等资产,变农民的“权”为“利”,发展以健康农产品生产、加工及物流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引导就地城镇化的农民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按时上下班,每月拿工资”的农业工人。目前,武城县培育起农民专业合作社885个、家庭农场92家,并依托重点农村新型社区新增了8个高标准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方向和任务已经明确,如何扎实推进产城融合就地城镇化工作?在张磊看来,开展试点工作要突出问题导向,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解决制约新型城镇化的突出问题。针对群众有着户口进城后,原有的农村集体经济权益、宅基地等资产流失,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后无处落户、不方便落户、不能迁回农村等诸多的思想包袱,武城县以“群众自愿”为基础,提出了决不允许违反法律法规、决不允许强迫命令、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决不允许弄虚作假的“四个决不允许”要求,并围绕“离得开”,制定“实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移备案制度、开展‘宅基地换住房’试点”等5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围绕“进得来”,制定“放开城镇落户条件、放宽家庭户、拓宽集体户、落实居住证制度”等4个方面的“来去自由”的户籍转换具体措施;围绕“留得住”,制定“推进产城融合、推进两区同建”等4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围绕“过得好”,制定“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受教育权利、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7个方面的具体措施,让群众想离离得开、想进进得来、想留留得下、想回回得去、进城过得好、原地有保障。 (下转A2版)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武城创新政策推进就地城镇化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头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