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确定2016年环保工作要点
三大硬仗守护碧水蓝天
◆建立“河长制”,实施“一河一策”◆开展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调查
作者:郑东岩本报


  □本报记者郑东岩本报通讯员赵晶
  近日,市政府印发了《德州市2016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确定了2016年工作任务目标:科学编制“十三五”系列环保规划,打好环境质量改善、确保环境安全、环保能力建设“三大硬仗”,实现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浓度同比下降10%;主要河流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支流水体水质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省政府约束性指标;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完成496个环保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顿工作。
  强化大气污染和流域水污染治理
  大气污染治理方面,2017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在2012年基础上下降93万吨,2016年完成目标任务的60%以上;制定《德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0月底前中心城区居民燃煤采暖锅炉全部淘汰;年底前完成101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3月底前完成商混企业整治和建筑施工扬尘治理;6月底前完成物料堆场扬尘治理。
  流域水污染治理方面,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合理布局生产装置及危险化学品仓储等设施;制定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计划;制定江河湖库水量调度管理方案;建立“河长制”,落实党政同责,实施“一河一策”,将水污染治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加大考核问责力度。
  提升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和治理能力
  提升环境监测监控能力方面,建设环境空气质控实验室,提升空气颗粒物源解析能力;建立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平台,完善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开展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调查,对全市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溶剂使用源、道路及非道路移动源等11种排放源的9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为重污染天气数值预报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完成水污染环境问题源解析,做好地表水22项指标全分析监测,查找分析污染源,为科学治水打好基础。
  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方面,修编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建立完善环境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4项工作机制,构建全防全控的环境安全防控体系;落实《德州市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责任分工,将网格化监管责任落实到单位、到岗位;严格落实《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行刑衔接”;对边界地区的突出环境问题开展联防联控。
  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节能减排方面,全面推进新建化工项目进区入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德州市建设项目环保审批负面清单并在全市推行;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将环境违法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将环境违法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推动建立排污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的治污新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2016年底前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加快推进林网建设,改造提升绿地,大力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有序行使环境监督权;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环保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整理:郑东岩 制图:秦超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三大硬仗守护碧水蓝天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