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加强中小学生护“心”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维护社会团结稳定、学生家庭幸福的预防针,是学生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障。近期,部分因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事件发人深思,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也纷纷提出意见建议,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让孩子们全面健康成长。
着力提升家长的“心理素养”
  市政协委员、市司法局局长李晓梅认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人格形成和心理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正确分析孩子的行为。孩子的心理发育不成熟,一件事可能会影响孩子一辈子,所以要多给予孩子鼓励,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 ”李晓梅建议,应加强社会化心理健康培训,通过健全机制,让学生家长学到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教育技能。
  将学生心理检查与身体检查并重
“目前,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非常关注,但往往忽略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可以影响学生今后的生活质量甚至身体健康水平。 ”市人大代表、夏津县卫计局局长王成华表示。
  王成华认为,卫计部门和教育部门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有关部门应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作为考核学生总体健康水平的约束性指标,学校和教师都应提升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尽早进行辅导或治疗。
  提升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市政协委员、禹城市齐鲁中学年级主任韦建辉认为,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中留守儿童占比较大,更易出现任性、偏激、孤独、自卑等心理行为,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和诱惑,甚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他建议,学校要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范畴,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上进行系统化规范化重点安排;加大农村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师的配备。同时,在准确把握青少年心理健康需求及特点的基础上,建议政府将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纳入政府工作规划并投入相应经费,引入招投标等竞争机制,面向社会团体、专业组织实行购买服务,对购买心理健康公共服务项目予以信息公开、绩效考核,实行全程管理,并加大对中长期项目的购买扶持力度。“目前,中小学里的心理教师大多是由语文、德育或者政治老师兼任。心理健康教育确实与道德教育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不同点更多,需要教师有更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实操技能。 ”市政协委员、德州蓝天实验学校校长姚汝勇说。
  他建议,应注重专业培训,提升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应坚持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原则,通过集中培训、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
□本报记者郑东岩本报通讯员董玉龙崔珠峰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加强中小学生护“心”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两会特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