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美丽乡村入画来
——大柳镇城乡环卫攻坚战纪实
作者:徐冬晓本报

  干净整洁的路面、随风摇曳的绿树、绿色的垃圾桶整齐地摆放在路边,孩子们在愉快地玩耍。 “这是哪里?不会走错地方了吧? ”8月21日,离乡半年多在北京打工的宁津县大柳镇李铁匠村村民王清怀,因媳妇生孩子返回老家,还没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问个究竟。
  原来,今年6月以来,大柳镇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增加完善了大批的环卫设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卫机制,全力以赴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打了一场漂亮的环卫攻坚战。

干部带头做,村民干劲足

  “村干部领着大伙儿一起干活,大家的干劲可足了。 ”潘庄村村民潘春艳说。该镇将全镇划分为4个管区,大柳镇书记、镇长、副书记、人大主席每人各包一个,早集合、晚汇报,并组建了公路沿线整治队伍和管区清理队伍,无论是在哪支队伍,所有的镇领导干部都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为全镇干部做出了表率,2个月来他们早出晚归,以单位为家,坚守在工作第一线,查看各村工作进展,商讨制定工作计划,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党委副书记李文敏为方便查看工作情况,骑着摩托车奔波于各村之间,忙得嘴角上火起泡;而镇长肖志勇笑称自己回家后,被女儿称作木头人,“不说不笑、倒头就睡”。

人人争当环保明星

  “只要村民的认识提上去,下面的事就好办了。 ”肖志勇总结道。
  为此,该镇用广播车在各村循环播放环卫倡议,印发3万余份倡议书,投入2辆宣传车,营造了“人人争当环保明星”的氛围。
  8月19日一大早,大柳镇李铁匠村党支部书记于彦海便骑着自己的小三轮车围着村子转了两圈,看到哪里有零散垃圾就及时清理掉。郑庄村村民郑兰军,每天和几名村民在村内打扫卫生、清除垃圾,考虑到保洁员年纪大,他们就把废弃坑塘、猪圈等难清理的活儿都揽了下来。

加大投入,防止“脏乱差”复燃

  “辛辛苦苦大半年,一夜回到整治前。 ”这是不少干部和村民对环境整治后“脏、乱、差”复燃现象发出的无奈感慨。
  为使乡村环境快速提升、长久保持,该镇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投入180万元,给公路沿线整治队伍配备了铲车、翻斗车各5辆、割草机4台。重点放在整治镇驻地建设、镇域内省道249线、宁常路和大田路。清理公路两侧的“三大堆”、路肩杂草、河沟垃圾、小广告、牌匾等,取缔、治理垃圾收购点。管区清理队伍则按每个管区2台挖掘机、8辆运输车、50人清理队的标准配备车辆和人员。同时,在50个村庄增设垃圾箱500多个、垃圾清运三轮车50辆,并配备75名保洁员,加大街面清扫率。
  该镇还设立环卫工作督查组,每月4次对50个村的环卫情况进行调查,并将结果进行公示,同时定期对保洁员进行培训与考核,奖优罚劣,形成了长效保洁机制。
  截至目前,大柳镇共出动3万人次,出动机械2000台次,向垃圾处理厂运送垃圾300多吨,城乡环卫电话调查排名上升至全市第75名,全县第2名。
□本报记者 徐冬晓 本报通讯员 李蒙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美丽乡村入画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