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政工程让市民得实惠
——我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巡礼之二
作者:胥爱珍

  “我们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拿到一块牌子、得到一项荣誉,而是为了更好地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打造顺民意、得民心的德政工程、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创城带来的成果。”全市创城动员大会上强调的这一观点,对我市创城目的给出了明确回答。

  树立问题导向,把群众需求和创建工作相结合

  “景区内的一些体育设施没有及时修理”“火车站附近出租车拉客抢客现象屡禁不止”“校园周边游商摆摊无人治理”等问题,是多数市民关注的热点,也是城市管理中的难题。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就要坚持群众路线,把群众需求和创建工作相结合。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单传海说。在创建之初,我市就确立了“问题导向”原则,通过市民热线等方式,广泛征集汇总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各级各单位树立问题意识,根据群众反映的情况,对照测评标准,对问题进行全方位排查,重点开展了交通秩序、城乡环境、文化环境、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市公安部门开展了夏秋社会治安整治集中行动、扫黄打非、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护校安园和缉枪治爆等专项行动;市城管部门开展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露天烧烤等专项整治;文化执法部门清查了网吧、网络、荧屏声频、文化出版物等;市文明办组织开展了“学雷锋、做德州好人”、诚信建设制度化、志愿服务制度化、文明礼仪礼节“五进”等活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坚持惠民利民,实施一大批民生工程

  “匈牙利国家交响乐团音乐会、百老汇音乐剧、歌剧这些高端演出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以前想都不敢想。 ”家住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王瑞杰说,德州大剧院经常有各种演出,他有空就会带孩子去看。
  基础设施建设是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硬指标、硬任务,我市坚持惠民、利民、便民的宗旨,实施了一大批惠及民生的工程。投资10亿多元建设了市博物馆、档案馆和德州大剧院,改建了彩虹剧院和市图书馆新馆,市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艺术馆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在全市60个社区设立了便民服务亭,提供12项便民服务,打造了5分钟文化生活圈。建成国家一级客运站标准的综合客运中心,新增公交车106辆,增设候车亭70处,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市区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

  倡树文明新风,多种方式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退休后,白天走走模特步、唱唱歌,晚上约上几个好姐妹跳跳广场舞,我觉得越活越年轻了。 ”德城区新湖街道南关社区居民薛兰英说,现在社区有好几支文艺团队,活动丰富多彩,居民其乐融融。
  文明创造幸福,幸福涵养文明。在创城过程中,我市着力提高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采取多种方式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倡树文明新风,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我市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全市共有133个符合省级及以上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2910个农村文化大院和社区文化中心、3056个村 (居)小广场,覆盖率达99%。 “百场演出下基层”“一村一年一场戏”等文化惠民活动扎实开展,截至目前已演出600多场。 1899支庄户剧团、文化团队活跃在基层,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在文化的浸润下,城乡居民的生活更加舒适幸福。“文明城市创建给我们带来了文明的新风、幸福的生活。 ”薛兰英的话道出了很多市民的心声。
□本报记者 胥爱珍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德政工程让市民得实惠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