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临邑三画家集体创作 展现抗战历史题材
7.2米国画长卷《丰碑》问世
作者:王志伟井璐

《丰碑》



《丰碑》局部。







三位画家在作品前合影(左起:曹强、曹始军、张卫华)。



  日前,由临邑县美协创意,由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临邑师范学校高级讲师曹始军,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临邑师范学校高级讲师曹强和德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临邑县政协常委张卫华三人主笔的长7.2米,高1.4米的抗战历史题材国画长卷《丰碑》问世,以此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33个人物展现冀鲁边抗战场景

  在临邑县师范学校画室内,记者见到了这幅国画。远观《丰碑》,气势宏大,主次分明,黑白对比强烈,人与景虚实相间,笔墨厚重。 《丰碑》共描绘了33个人物,用水墨群像的形式表现,人物或军或民,或男或女,或老或幼,或愤慨或喜悦,或严肃或微笑,形象生动传神,塑造了冀鲁边抗战英雄形象。
  “《丰碑》主要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整个画面由浴血鏖战、人民英雄、鱼水情深三部分构成,各有侧重但又有机融合、浑然一体。 ”该画主笔之一曹强介绍说。 《丰碑》左边画面军旗猎猎、硝烟弥漫,展现的是战士奋力杀敌及胜利凯旋的场景。中间部分既有身穿军装的八路军,也有手拿长刀的游击队员,其中一位披大衣的将军手抚小游击队员肩膀的画面尤为动人。右边画面由抗战标语和百姓背背篓、挑扁担、推独轮车支援前线,军医为人民群众治病服务等情节构成。与此同时,为了表现人类热爱和平的主题,画面中还穿插了和平鸽、城墙、青松等形象。曹强说:“我们创作的初衷,主要是展示抗战胜利的喜悦,画面中小孩模仿战士敬礼的形象,让人感到在严肃主题之中饱含的人情味。 ”

  

3人历时4个月完成巨作

  说起创作《丰碑》的缘由,曹强告诉记者:“今年3月1日,临邑县美协组织活动时,我建议集体构思一幅纪念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型国画,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 ”之后,便成立了由曹始军、曹强和张卫华三位主笔组成的创作小组。曹始军说:“创作之初,我们为了避免流于俗套,分别从临邑县民政局、县档案馆等地搜集阅读大量历史文献,还通过参观各种抗战主题的展览了解冀鲁边地区的抗战情景。 ”
  思路既定,三个人就开始埋头工作。从宏观到局部,无不精心构思、反复推敲。张卫华告诉记者:“我们一口气苦干了4个月,草图画了不计其数,几乎调动了我们三人所有的文化艺术积累。最终,完成了这幅作品。 ”□图/文本报记者 王志伟 井璐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7.2米国画长卷《丰碑》问世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