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今年“过麦”真省心



  

“三夏”期间,翟家镇加强农机管理,为村民送上良种和夏种知识。村民纷纷表示——
  “三夏”时节,记者走进临邑县翟家镇看到,田野上到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今年镇上给俺们按地分农机,我们麦收很顺利。镇上还为我们引进了良种,给村民上培训课,我们对明年丰收也很有信心。”翟家村种粮大户段希林说。为保障麦收井然进行,该镇提前对全镇农机进行普查,划分麦收区域,并针对土地特点,为村民引进良种,开设培训,提升村民对土地的管理意识。村民纷纷反映:今年“过麦”真省心。

分区作业,让麦收井然有序

  6月13日,在麦浪起伏、金黄遍地的麦田里,一台台联合收割机 “吞吐”作业,田间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麦收前,镇上给所有农机手划分了作业区域,你看,这几百亩小麦都归我割,我们省了心,老百姓省了钱。 ”在翟家镇刘小楼村的农田里,正在割麦的农机手刘华贞说。
  麦黄不等人。为保障颗粒归仓、及时种植,翟家镇提前对参加“双抢”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播种机进行摸底普查,按照农机设备的数量和土地亩数,打破村组界限合理划分片区,使作业地块到机、到人,为农户提供机收、机种等一条龙服务,减少了群众支出。同时,组织10名懂农机维修的党员,成立“流动农机医院”,及时解决田间地头出现的农机故障。

引进良种,粮王烦心变放心

  说起孙汉服村的孙丰忠,那可是全县有名的种粮“老把式”,2011、2014年分别荣获省市 “玉米粮王”。可是这些年他一直有件烦心事:年年报名参加“小麦粮王”大赛,但年年都落选。
  “为了实现小麦高产,俺可没少下功夫,科学管理、配方施肥,样样争先,可产量就是上不去。”孙丰忠说。多年种麦的老孙悟出一个道理:麦喜“胎”里壮。为培肥地力,每亩地施了5方鸭子粪;犁地时,根据地力使用了配方肥,同时,把锌硫磷撒入地里,杀掉针金虫、蝼蛄等害虫。虽然扬花期赶上了阴雨天,但他家的小麦没有生白粉病和锈病。
  管理没问题,就要在选种上下工夫。“经镇上合作社介绍,俺将种子换成了烟农999和鲁元502,你看,还是这块田,今年这麦子麦穗长、颗粒饱满,前几天下了场雷阵雨,一棵小麦都没有倒伏。 ”精细的管理加上优良的种子,老孙对今年的产量充满了信心。

注重培训,为夏种“铺路”

  “麦收过后,玉米种植可不能马虎大意,现在都是单粒播种,一粒种子有了问题,就会出现断垄,俗话说得好,丰收之年不收无苗之田,大家播种前,都要把破粒、霉粒、瘪粒挑出去……”在该镇举办的夏种培训班上, 2011年“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先进个人”齐宝平正在讲解夏种注意事项。
  谈及举办这次培训的初衷,还得从去年玉米种植说起。由于有些村民播种后不按要求管理,个别地块出现断垄和死苗。多亏发现及时,才为村民挽回了经济损失。为保障今年夏种顺利进行,该镇邀请齐宝平利用“过麦”前的时间抓紧给农民补补课,提高他们对土地管理的能力。
  “庄稼三分种、七分管,你哄地一时,地哄你一季,种地态度很重要,管理更不能含糊。 ”齐宝平讲得认真,村民听得仔细,恨不得把知识都“装进”自己的脑子里。
  “麦收之后就是夏种,镇上将竭尽全力出台更多的实用政策,全心全意为村民做好服务,力求创一个丰收年。 ”临邑县委常委、该镇党委书记王成说。
□本报记者 于斌 本报通讯员 高德刚 邵波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今年“过麦”真省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镇街·广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