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新华调查
“瞒天过海”招生谁的错?
——“花20万读高校被骗”事件调查
作者:据新华社

诈骗 新华社发



  大学毕业季到来,在武汉大学度过四年的20多名学生却遭遇当头一棒。交钱给中介,在高校读了四年,临近毕业,为何却无学籍? “花20万元读高校被骗”事件日前引发社会关注。武汉大学回应,这是一起招生诈骗案件。记者调查发现,这是中介利用武汉大学“第二学士学位”等文凭冒充正式毕业文凭,使“第二学士学位”沦为敛财“黑洞”。
  

受骗入学四年 每人交20多万元学费

  四年前,18岁的张新 (化名)高考失利。他父亲一位广东老乡陈东承诺,可以运作到武汉大学,读4年,拿正规毕业证和学位证,但得花15万元办事费。
  张新一家交钱后不久就收到一张录取通知书和新生入学手册,上写“你被我校金融学专业录取。 ”通知书上印章显示是 “武汉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编号是“8607520”。
  同年9月,张新和另外4名同学到了武汉大学。新生在校园里军训,他们却被一名自称张杰的“辅导员老师”开车送到校外一处场所单独训练,结束后就被安排到武汉大学学生宿舍楼的闲置公用房住宿。
  张新说,他们4年里跟着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级经管6班上课,每年向张杰交1.5万元学杂费,却没有学生证、没有饭卡,进不去图书馆,上课点名没名字;他们虽然与正规统招生一起住在宿舍楼里,但却是楼的杂物间或是配电房,而且经常换“宿舍”;期中、期末考试在单独教室进行,考试内容和老师教的没任何关系。
  到2015年,张新累计向张杰交了20多万元。即将毕业,他上网查询学籍档案,输入身份证号码后发现“查无此人”。他打电话给张杰,再也没人接听。此时张新才恍然大悟:“上当了! ”

招生黑链是如何编制的?


  在这起案件中,一些中介谎称“有高校内部关系”,“有领导熟人”,打着“到名校读书、拿正规文凭”的幌子,大肆收取“办事费”,把国内一些高校开办的“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包装成全日制统招生正规本科文凭进行招生诈骗,趁机大肆敛财。
  大致流程是,中介先通过校内工作人员关系,借用高校的场所、师资等资源,安排在高校“就读”,也就是参加“脱产助学班”。但对被招来的学生却谎称是通过特殊途径上的大学,可以同样拿到本科毕业文凭。由于在高校上课,具有很大欺骗性。
  在学生“借读”的同时,中介安排组织这些人参加自考教育考试,取得其他高校的本科毕业证,一年后再申请学士学位证。等有了本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就组织参加知名高校开设的两年“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拿到盖有“名校”印章的“学士学位证书”,完成从“自考或电大毕业”到“名校本科生”的包装。
  

多方合力才能遏制“浑水摸鱼”


  目前,此案3名涉案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3人均是中介人员。
  相关专家认为,要形成警方、校方和家长三方面的合力。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范先佐说,国家高教教育形式有多种正规合法的途径,家长和学生要多了解政策,自学自考,走正规途径拿证。 “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简单认为花钱就能上好的大学、就能买到文凭,往往会落入招生骗子设置的陷阱。 ” (据新华社)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瞒天过海”招生谁的错?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国际国内】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