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商之道
——追寻德州商业文明的踪迹
  我一直主张,德州地域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德文化”。而商埠文化、商业文明,是德文化的重要方面。
  早在本世纪之初,我在媒体发起、开设《德州地域文化》专栏之时,就与友人罗列了德州地域文化的六个分支。其中,“商埠文化”是首当其冲的第一条。这绝不是逢场作戏式的一时兴起,而是从德州实际出发的切当之论。
  德州地当九河胜地、交通要冲。她北控京津、南屏齐鲁、东极渤海、西连燕晋,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誉,是发展商品经济的大有作为之地。她历史悠久,勇于担当,多次为民族、为国家承担牺牲自己、利于他人的大事业。她的《地方志》的第一则大事就是“禹疏九河”:古代圣贤大禹为了分解黄河水患、拯救天下万民,在这里开挖了九条河,这些河大都在德州境内。这是德州为了全民族发展农业经济而牺牲一己之利的第一个例证。据《唐书》记载:至隋唐,德州平原郡的桑蚕、丝织业高度发达,以年贡朝廷绸缎六万匹而位列“上郡”。宋元明清诸朝代,德州的丝织业、陶瓷业、手工业、烟草加工业、中医药加工业,均呈高度发达之势。 《元史》载:元代,德州加恩州缴纳“五户丝”(每5户缴纳1斤丝,是元代的赋税制度)高达4368斤。这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当时德州丝织业的规模,在山东属中上游水平。东昌、恩州两地还专门设置了织染局,负责朝廷、官府所用名贵丝织品生产。德州禹城县出现了一位农学家张福,在任济南府主事期间,著作了《种艺必用补遗》一书,对于北方农业作物的生产技术记载甚详,极大地推动了北方蔬菜栽培。近年来,德州窑遗址的发现,为古代德州陶瓷业高度发达提供了新的例证。德州有成衣局十数家。最大的成衣局益和号、东和号,年销售额在六七千大洋。这在当时是很大的规模了。由武氏家族组织生产的凉帽和草帽辫加工业,组织庞大商队,行销到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地区,并从那里带回珍稀药材。德州还成为中国最大的仓储城市,从金代在这里设会通仓开始,德州城北老虎仓成为仓储集中之地。大量皇粮集中于此,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大发展。德州还成为饮食服务业高度发达之地。她的以“德州扒鸡”为代表的菜品,还有以鸿盛楼、鸿宾楼、又一村饭庄为代表的酒店业,成为鲁菜的北支。德州还成为京津地区厨师的重要来源地,将其说成是为京津两市提供了一支厨师大军决不为过!在北京朝内小街一带,形成了 “无店不是寺上人”的俗谚口碑。“寺上”,就是近郊的四女寺镇的俗称。
  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了德州的城市建设。仅从街道名称来看,德州形成了马市街、柴市街、市场街、牛市街、羊市街、线市街、大小竹杆巷、北厂街,还有水旱两个馆驿及馆驿街等地名,以一种“永恒的广告语”的形式,对于她的曾经的商业繁荣提供着无庸辩驳的铁证。
  到了现代,德州成为鲁北冀南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德州明确提出“培育名商圈、大市场、强物流、厚文化,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德州的影响远及周围20余个县市。德州人民率先冲破“以粮为纲”的束缚,生产的棉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叶的数年间,雄踞全国第一的交椅。其数量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和山东省的三分之一。这在当时,是要冒着被批斗、被撤职查办的危险的!德州人敢为天下先发展商品经济的胆识,得到进一步的显现。武城县乘改革开放的惠风,一无依傍、率先开拓,发展玻璃钢产业,不但在武城县形成许多千万元巨富,而且一举成为全中国第一个玻璃钢专业县。同一时期,德州为香港市场提供鲁西黄牛肉数量,占到香港市场的60%。近期,更有夏津县经营面粉业的商家,在澳大利亚购买了4万余亩土地,用于发展出口商品基地之用。这些,是德商进军海外市场的最新例证。著名经济学家孙越生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亲口对我说:你的家乡武城县对于德州经济的带动作用,一如温州对于全国的带动作用!
  “以粮为纲”,是极左路线设下的阻止发展商品经济的“镇厌”和魔咒。这个曾经危害中国人数十年的魔法,被无畏的德州人民冲破了……
  在如此悠久的商品发展历史中,德州人积累了一种为商之道:德商之德。德,是德州商业成功的血脉和经络。她贯穿于德商的全部经营活动乃至处世之道中。在这里,德商,既指德州之商,也引伸泛指一切有德之商。德州经营面粉业的某商户家的赶车伙计,在往河西运粮过程中发现运河决口,毫不犹豫地将几车面粉填入决口之中,堵住了运河水患,使一方人民免受水患、流离之苦。这位急公好义的伙计准备用一生佣工来偿还东家的损失。孰料东家不但没有责难,反而大加褒奖,把他由赶车人提拔为二掌柜,从而在德州的历史上留下流传甚广的“白面嘴”的传说,便是鲜明例证。
  德商之道,是一种普世价值。她诞生于德州,并融入“德文化”,却不仅仅属于德州。而是天下人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天下人都乐于遵循的为商之道。因此,她更是一条通往商品经济大发展的阳光大道!还应该是一条发展商品经济的惟一正确的道路。
  德州全境,都是广袤的华北大平原。而她所代表着的德文化,是雄峙在平原上的一座高峰。需仰视,才能领略她那顶端的风光;也只有经过艰难的努力,才能登攀它的峰峦之巅……□刘金忠
  (作者系我市著名作家、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专家)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德商之道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柳湖·读书】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